用《隨園食單》裡的話來說就是:“鹽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且天下原有五味,不可以鹹之一味概之。度客食飽,則脾困矣,須用辛辣以振;慮客酒多,則胃疲矣,須用酸甘以提醒之。”
南枝上的第一道是冷拚涼菜,也叫開胃菜。
接下來該是熱炒,中間是大菜,或稱主菜,最後上甜品和甜湯。
於是,流水般的美味佳肴在南枝手下誕生,不斷呈現到眾人麵前。
而且南枝安排的基本都是還原的古代菜單——
春餅、煿金煮玉、間筍蒸鵝、山家三脆、玉蟬羹、筍蕨餛飩……
每每端上一道菜,南枝都會適時念上一句詩:
“餅如繭紙不可風,菜如縹茸劣可縫。韭芽卷黃苣舒紫,蘆服削冰寒脫齒。”
“拖油盤內煿黃金,和米鐺中煮白玉。”
“筍蕈初萌杞采纖,燃鬆自煮供親嚴。人間玉食何曾鄙,自是山林滋味甜。”
“……”
孩子們聽得懵懵懂懂。
還在讀小學的他們,不一定能完全聽懂這詩句裡的意思。
但這不妨礙沉澱在骨子裡的文化認同,讓他們油然生出無邊無際的想象。
方寸小碗、咫尺薄碟,卻盛滿了獨屬於這個民族的山水意境之美。
孩子們甚至在品嘗美食時,下意識記住了南枝念出的詩句,並用稚嫩的聲音將它們重複出來……
不知不覺間,這間簡陋而平凡的食堂裡,在上空回蕩著朗朗背誦聲。
與熱氣升騰的食物香氣所交相輝映,觸動到每個人心底的柔軟之處。
直播間都跟著安靜了幾秒,然後才紛紛感歎:
【好想穿到屏幕裡麵去啊!】
【這種氛圍感真的絕了,要是我小時候親眼見證這樣一場盛宴,恐怕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笑死了,跟我們老祖宗的文化比起來,什麼懷石料理簡直被秒成渣渣!】
【什麼文化自信,我要文化自負!問就是我家老祖宗天下第一!】
【曆史專業研究生表示,南枝的古禮真的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