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以為皇叔祖之言有理,烜弟的大功已經足夠封王建國,且不應該是普通的封王建國。
“應該選儘可能富庶肥沃之地,且給足額的護衛開拓鎮守,待烜弟弱冠之後前往就藩。”
朱簡燦說話的時候低著頭,周圍的所有人也全都低著頭,等待著皇帝朱仲林的回應。
隻有朱簡烜抬起了頭,偷偷看了自己老爹一眼,發現他似乎很開心。
朱仲林微笑著輕輕點頭:
“皇叔之言有理,太子之言也甚合朕意。
“擬旨,皇十六子簡烜封吳王,於杭州頂額組建親王三護衛。
“以浙江布政使司為藩國,待皇子弱冠後就藩。”
現場所有人本來就側耳傾聽,皇帝這些話說出來之後,很多人呼吸都要忘了。
朱仲林這短短幾句話的安排可以說是離譜到家了。
皇帝怎麼把吳王拿出來了?
大明總共有過三個吳王。
第一個是明太祖朱元璋自己,在登基成為皇帝之前自封過吳王。
第二個是朱橚,是朱元璋的嫡幼子,馬皇後最小的兒子,朱標和朱棣的同母幼弟。
洪武三年受封吳王,擬於杭州設護衛,洪武十一年改為周王。
洪武十四年就藩開封,以宋皇宮故地為府邸,規格為眾王之首,子嗣於宗室最繁。
第三個是朱允熥,懿文太子朱標原配常氏的幼子,也是朱雄英的同母弟,常遇春的外孫。
朱允炆繼位後,封朱允熥為吳王,未就藩,靖難之役後被朱棣廢為庶人。
所以對於大明而言,吳王的王號說好也非常好,畢竟是太祖即位前的王號,甚至是好到了敏感的程度。
能相提並論的也就是朱棣當皇帝前用過的燕王了。
說不好也很不好,最後的吳王是朱棣大哥朱標的兒子,後來還有子孫一直帶著吳庶人的代稱。
現在的大明皇帝又是燕王朱棣的後裔。
至於在杭州設護衛,以浙江作為藩國,這要求就更加離譜了。
現在大明是分封製的,浙江是大明中央朝廷直轄區中最富裕的幾塊土地之一。
把這塊分封出去,朝廷的稅收直接降低一大截。
而且自崇禎朝以後的皇帝們,基本沒有在原有領地上建立過藩國。
都是給護衛去海外開拓。
朱仲林這是要改變這個潛規則了。
太子朱簡燦心情異常複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應該高興。
自己的父皇似乎真的沒有改立的想法。
但是吳王的王號,整個浙江的安排,都太過誇張了,代價太大了。
關鍵是,浙江離南京太近了,浙江的藩王手上有三個護衛軍團,南京的皇帝怕不是要夜不能寐啊。
朱簡燦本能的想要反對,但是也馬上意識到,現在反對這個安排,很容易惹怒皇帝。
因為自己剛剛還明確說了,要給弟弟最富裕的地方,還要給滿額的護衛。
現在父親按照自己的建議決定了,自己又站出來反對,就會陷入反複無常的境地。
所以哪怕自己覺得不合適,已經表達過態度之後也不能再反對了。
於是朱簡燦低著頭扭頭,用力的看周圍的大臣,希望他們有人站出來反對一下。
這時候還真的有人開口了,是稅部尚書最先挑了頭:
“陛下,此議不妥啊,浙江杭州乃是朝廷賦稅重地,不宜分藩建國,也不符合崇禎以來的祖製……”
皇帝朱仲林立刻反問說:
“愛卿認為朕與太子共同做出的決定不妥嗎?愛卿認為不應該給我兒簡烜封王建國嗎?
稅部尚書馬上辯解:
“微臣惶恐,微臣不敢,微臣萬萬沒有這個意思……”
皇帝立刻再次接著宣布:
“簡烜有功於社稷黎民,除在江南地區封邦建國之外,沒有其他方法足夠作為獎賞。
“朕意已決,在杭州設立護衛,在浙江封藩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