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蘇太守,還真是讓人一言難儘。
並不是說他為官時多壞,而是他做事非常奇葩。
崔嬤嬤不懂朝堂之上的事,見林青峰一臉說不清道不明的表情,便追問道:“怎麼,難道那蘇大人是個酷吏不成?”
林青峰無語。
“那倒不是,蘇大人……”想了半天,他終於憋出一句,“蘇大人他是個為國為民的好官。”
崔嬤嬤瞪了他一眼:“那你還擺出那種表情?”
不知道的還以為蘇大人是個大壞人。
林青峰問她:“崔嬤嬤,你可知咱們大晉朝五年前,幽州差點被西戎士兵攻陷的事嗎?”
“這個誰不知道,”崔嬤嬤當然知道,突然明白過來了,“你說的可是被全幽州傳頌,那位婦人之友的那位蘇大人?”
林青峰抽了抽嘴角,僵硬地點點頭。
“的確是……那位就是蘇姑娘的父親。”
蘇大人確實是位為國為民的好官,卻被這個搞笑的名聲給連累了。
當時幽州正被西邊的西戎進犯。朝廷遲遲不肯援助,隻讓幽州守軍自己抵抗。
幽州那點兵力哪裡擋的住西戎鐵騎,連戰連敗,損失慘重。
眼見著幽州城就要被西戎人攻破,蘇太守幾次上書朝廷,讓其速速發送援軍,可朝廷遲遲沒有動靜。
而幽州當地的富豪紳士又紛紛囤積糧食。不但百姓生活艱苦,邊關戰士更是忍受饑餓來抵抗敵人。
蘇大人無法,隻好下了一道命令:凡納妾之家,必須要按妾室人頭上繳稅銀,沒銀子的用糧食抵扣,而且還是從重征收。
這道命令下達後,當地富豪紳士無不大罵蘇大人無恥。沒糧食不去找朝廷要,居然把算盤打到他們這些富紳的頭上來了。
一些富紳連夜想要發賣府裡的小妾,卻被蘇大人的另一條命令給嚇了回去。
凡是發賣妾室的,罪加一等。
富豪紳士們眼看著蘇大人帶著官兵挨個上門征收糧食,氣得差點原地爆炸。
真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官員。
一個小妾一年要三十兩的稅銀。凡是有點銀子的,誰家裡還沒有五六個小妾?
但礙於蘇大人的官職,各家富紳隻好咬著牙把家中的糧食都供上去。
對於各家正妻來說,這可是個天大的好事。
家裡掌管中饋的,哪個不是正妻說了算。她們紛紛帶頭繳納人頭稅,逼得自家男人再也不敢起納妾的心思。
自那以後,蘇太守便成了幽州婦人之友。
那幾年幽州的年輕夫妻倒是和睦了不少,納妾的更是快絕戶了。
用蘇太守的話說,既然能納得起妾,那就是閒錢太多了,不如貢獻出來給士兵抵禦外敵。
再說了,幽州一旦被攻破,誰也彆想跑。
待皇帝看到下麵官員遞上來的奏折,說幽州太守巧立名目,橫征暴斂,皇帝沒說話。
大家都以為蘇大人要被皇上給擼了官職。誰知第二天,皇帝在金鑾殿上大肆讚揚了一番蘇太守。
之後誰再上書彈劾蘇太守都無用。
偶爾有不怕死的,冒著砍頭的風險給皇帝上奏,要革了蘇太守的職,也被皇上給一一駁斥回去。
不是皇上有多英明,而是他要是懲治抵禦外敵的蘇太守,就要在史書上留下一道罵名。
皇帝格外憐惜自己名聲,決不能讓這樣的事發生。可他又怕駐守邊疆的太子外祖父大將軍趙賢掌控軍中大權。所以才一直沒有下發糧草支援幽州。
在他猶豫之際,西戎已經兵臨城下。
皇帝想收回太子外祖父的兵權,但又想讓他們給自己清除了外患才能死去。
騎虎難下之際,還是蘇太守解了皇帝的燃眉之急。
自那以後,雖然大將軍趙賢守住了西北的幽州城,卻也元氣大傷。皇帝正好順理成章地從趙賢那裡收回了兵權。
其中的這些事,旁人不知,但他們作為太子殿下的親信,卻是清楚的很。而有的官員卻不知皇帝所想,私下裡大罵蘇太守太不要臉,真是窮瘋了。
但一些窮得叮當響的府縣卻看出了門道,人頭多稅收可不就多了嗎?
於是那些窮縣也開始效仿蘇太守的做法,拿人頭立各種稅目。彆說,還真有些效果。
要不是因為蘇太守去世的早,現在估計已經調往上京官拜一品大員了。
可惜死的早……
崔嬤嬤聽到是蘇大人的女兒,笑得眉不見眼。
“那就好,”她雙手合十,朝著老天拜了拜,“我就知道那蘇姑娘一定如蘇太守一樣,是個有大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