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章(2 / 2)

“沒錯,全軍覆沒。”

“為什麼?”朱翊鈞不懂,“晉國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和秦國應該是聯盟才對,有個詞就叫秦晉之好。”

“當時,晉文公去世不久,晉國正是國喪。秦軍違背了諸侯之間‘不加喪,不因凶’的約定。再加上滑國國君與晉

國國君同姓,兩國之間本就有著深厚的聯係。”

“此役之後,秦國和晉國關係破裂,整個中原地區的局勢風雲突變。本來,楚國忌憚秦晉之間的親密關係,不敢北上。”

?想看天予昭暉的《大明皇孫的團寵日常》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朱翊鈞聽明白了:“所以,這一戰真正的受益者其實是楚國。”

“是的,秦晉崤之戰之後,楚國開疆拓土,終於迎來了問鼎中原的契機。”

於是,朱翊鈞給這個故事做了總結:“一開始,秦國就不該千裡迢迢進攻鄭國,更不該在不了解背景,也不做任何謀劃之下,滅了滑國。”

“但晉國也不該不考慮大局,趁一時之快在崤山殲滅秦軍。”

徐渭讚許的點點頭:“看來,殿下已經領悟到《孫子兵法》的精髓。”

“是什麼?”

“慎戰。”

朱翊鈞問:“怎麼說?”

“亡國不可以複存,人死不可以複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望殿下謹記。”

朱翊鈞站起來,繞過書案,走到他的跟前:“我知道,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這麼聰明好學,善於思考,領悟力強,還能舉一反三的學生實在難得。能給這樣的學生傳道受業,對老師來說,又何嘗不是幸事?

講完了兵法,朱翊鈞便催促王安上茶。徐渭一盞茶喝完,正要告退,朱翊鈞卻笑著眨了眨眼:“先生不急。”

他一揮手,回到書案後麵:“大伴,幫我鋪紙研墨。”

馮保就知道,得了徐渭這樣的老師,光是學兵法怎麼夠。以他們這位皇太子的個性,那必定要想儘辦法,把人家一身的本領都學過來。

朱翊鈞寫了一副楷書,又寫了一副行書,拿給徐渭看:“先生覺得怎麼樣?”

徐渭看過之後,笑道:“楷書不錯,行書還需再練。”

朱翊鈞問:“哪裡不好?”

徐渭隻給他看:“這裡,這裡,還有這一處,都不夠好。”

朱翊鈞把筆遞給他,親自抽了張乾淨的宣紙:“你寫給我瞧瞧。”

徐渭也不多想,提筆邊寫,一邊寫還一邊給他講,起筆如何,收筆時又當如何,才能自然而然的過渡到下一筆。

朱翊鈞在一旁聽得很認真,不僅他聽得認真,馮保和陳炬也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樣,跟著他們家小太子偷師學藝。

沒辦法,放眼整個大明,書法大家不少,朱翊鈞曾經在靈濟宮大會上偶遇的那位莫雲卿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像徐渭這樣,開創學派的僅此一位。

徐渭講過一遍,朱翊鈞便點點頭:“我記住了。”

他又換了筆,重新取一張紙,再寫一遍,之前,徐渭指出的問題,他真的全都記了下來,並且一一改正。

“徐先生你瞧瞧。”

徐渭本是低頭隨意掃了一眼,目光卻落在了紙上,許久未曾挪開:“好!”

“簡直不能更好。”

他剛才給朱翊鈞指出幾處可以改進的地方,但也有幾處沒有指出來,但這小家夥再寫一遍,竟是連他沒指出來的也一並改了。

朱翊鈞都已經搬去了清寧宮,皇後才知道此事。氣得半天沒跟兒子說話。

朱翊鈞圍著她哄了好半天,整個人都躺在了她的腿上:“娘親,我想去清寧宮住,我覺得住在那裡挺好的。”

“好什麼好,這麼遠,來去一趟得花好長時間。”

朱翊鈞平日太忙,見他一麵可不容易。現在搬到更遠的清寧宮,那就更不容易了。

“我覺得挺好的呀,一個人,自在。”

“你不想住在乾清宮,可以來坤寧宮,陪在娘親身邊不好嗎?”

朱翊鈞嘟著嘴:“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怎麼能日日在娘親身邊撒嬌呢?”

皇後看著他,有些惆悵:“可我覺得你就是小孩子,永遠都是。”!

天予昭暉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