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2 / 2)

他沒見過隆慶十歲時是什麼樣,但現在三十多歲的隆慶,也提不出這麼有建設性的想法。

張居正的學生,比他的學生可強多了。

晚上,朱翊鈞坐在炕上,借著一盞燭燈看書。馮保覺得傷眼睛,正要過來陪他做點彆的,可剛走近,還沒來得及開口,朱翊鈞卻忽然抬起頭來:“大伴,戚將軍的官職,是他爹留給他的。”

“是,他們家祖上跟隨太祖皇帝南征北戰,後戰死,戚家後人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

朱翊鈞說:“領兵打仗的將軍,怎麼能世襲呢?”

馮保笑道:“將門虎子,就像戚將軍,多好。”

“戚將軍自然好,但要是世襲官職的人不會打仗怎麼辦?”

戚繼光隻有一個,確實大部分都是混子。

馮保說道:“殿下放心,若沒有軍功,朝廷一樣不會重用和提拔。天底下,聰明人鳳毛麟角,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經過學習和訓練,也能完成自己的工作。”

朱翊鈞放下書:“是,我家的皇位不也是繼承嗎?指揮僉事也能。”

“……”

這話隻有他敢說,旁的人不敢接。

三個月後,戚繼光的《請兵破擄四事疏》獲得朝廷批準。不僅如此,朝廷為

了表示對他的支持,先給他召集了三萬兵士,又從浙江征兵三千,全部歸戚繼光專門訓練。剩下的,朝廷再從各地征召。

五月,隆慶詔令戚繼光總理薊州、昌平、保定、遼東四鎮練兵事務,地位與四鎮總督相同,總兵官以下悉受節製。

不僅如此,譚綸也升任薊遼總督。兩個曾經在東南一同蕩平倭寇的好搭檔,未來又將一起鎮守薊遼。

戚繼光上任不久,又向隆慶呈上《練兵條議疏》,詳細指出邊防軍“雖多亦少之原七,不練之失有六,雖練無益之弊有四”,提出加緊招募新兵、專事權等對策。薊遼總督譚綸也上疏朝廷,讚同戚繼光的說法,內閣張居正、高拱全力支持,隆慶也當即批準了他們的請求。

這件事讓朱翊鈞高興了好幾天,事情總算有了最好的結果。

馮保卻提醒他:“殿下,這隻是一個開始。”

“我知道,朝廷要讓戚將軍沒有後顧之憂,每年必須向他提供充足的軍費,這才是最困難的,但事情畢竟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不是嗎?”

馮保點點頭:“殿下說得對。”

明朝畢竟是個農業社會,靠老百姓種地養龐大的軍隊,鋤頭揮出火星子也未見得能行,百姓都是血肉之軀,也要吃飯的,這點糧食產量,本就捉襟見肘,每年還大笑天災不斷。

商業倒是來錢快,多開幾個港口,多和外國人做生意,白銀就會源源不斷的流入國內市場,但這除了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加速滅亡,沒有任何益處。

歸根結底,商業行為隻是倒賣商品,沒有產出,不管是資本主義萌芽,還是工業革命,大前提是保證農業生產,尋找和改良糧食作物,保證全國一億人口都能填飽肚子,才能讓大家一心一意去搞錢。

每次負責江南織造的太監、東南沿海的鎮守太監、守備太監回京述職,馮保都會私底下宴請他們,向他們打聽,有麼有聽過土豆、白薯、紅薯一類的作物,並請他們回去之後,幫忙向出海的商人,前來互市的外國人最好,向他們打聽一下,能從海外引進最好。

很遺憾,這事兒一直沒什麼音訊。

三月份的時候,隆慶又要選秀女,並且派出他身邊幾個大太監,去江南為他遍尋美人,年紀在十一到十六歲之間,稍有姿色,都送進宮來選秀。

朱翊鈞遠遠地看著聚集在廣場上的女孩子們,有的甚至還沒有他高,看起來瘦瘦小小的,雖然不知道實際年齡是多少,但感覺比他還小。

他指著其中一個看起來最小的:“這……也是要選給我父皇做娘娘的嗎?”

馮保跟他一樣,看得於心不忍:“也不一定選得上。”

朱翊鈞說:“彆不一定呀,”他轉過頭來看著馮保,“大伴,還有陳炬。我不管你們想什麼辦法,我以後不想在宮裡看到這個女孩子,讓她回家去。”

選秀是藤祥帶著手底下的人在操辦,不管他們的事,他們沒有立場插手。

陳炬知道他們這位太子殿下心地善良,見不得人間疾苦。但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東宮,東宮去乾涉皇上選妃的事,這實在逾矩。皇後位居中宮,後宮的事正該管的,但都沒管,東宮怎麼管?

“殿下……”

陳炬正要勸他,被馮保一把拉住了:“我來想辦法。”

他又走進一步,小聲道:“殿下天性善良仁慈,孩子善良和仁慈也需要有人保護。”

陳炬看了他一眼,又無聲的歎一口氣,飛快的妥協了:“交代給咱倆的事情,不能叫你一個人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