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2 / 2)

馮保給他擦頭發:“若是陛下知道,我就該去南京守孝陵了。”

“……”

朱翊鈞和大伴最親,一刻也離不了,怎麼舍得讓大伴去南京守孝陵?

於是,他再也沒提過要去北海遊泳的事情,清寧宮的小池塘也很好,從這頭到那頭,一口氣能遊個來回。

這天,朱翊鈞來到雍肅殿陪隆慶批閱奏章。正巧,遇到那位新任司禮監掌印太監上任。

這個人叫孟衝,不是朱翊鈞調侃他,在嘉靖朝,他的的確確是個廚子,一步一步,坐到了尚善監掌印太監的位置,聽起來還算勵誌。

但從尚善監掌印太監,到司禮監掌印太監,這個橫向跨度就讓人有些無法理解了。

畢竟,司禮監太監,都是從小在內書堂讀書,由翰林院培養起來,專門幫皇帝批閱奏章的。尚善監的太監,每天學習的是如何顛勺,批閱奏章對他們來說,專業實在不對口。

朱翊鈞手裡拿了本奏章,一看到孟衝就挪不開眼,盯著人家笑。

孟衝自然聽過他的前任,也就是陳洪現在的下場,家裡抄出十幾l萬兩白銀,兄弟子侄蒙陰的官爵全部收回,最後落得個去南京守孝陵的下場。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這位年僅十歲的皇太子。

所以,當朱翊鈞再次看著他樂不可支的時

候,孟衝實在心慌不已,不由自主膝蓋一軟,跪在了朱翊鈞跟前,給他磕頭:“殿下,奴婢知罪。”

隆慶正在心不在焉的看奏章,聞言驚訝的看著他:“你……犯了什麼罪?”

“奴婢……奴婢也不知道。”

隆慶都讓他氣樂了:“不知道你認什麼罪?”

孟衝這才說道:“太子殿下,總是……總是看著奴婢,奴婢不知做錯了什麼。”

朱翊鈞這才慢條斯理的合上奏章:“你沒做錯什麼?我總是看你,是因為……我餓啦!”

“我每次看到你,就想起小時候,皇爺爺吃的齋飯,其中有一道野菜,可好吃啦。”

“後來……後來從西內搬回大內,就再也沒吃到過了。”

吃野菜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規矩,曆代皇帝餐桌必備。不過,世宗駕崩之後,宮裡沒人吃齋飯,野菜也是尋常做法。所以,朱翊鈞才說,再也沒吃到過了。

孟衝緊繃的神經終於鬆弛下來:“殿下說的那道野菜,奴婢知道,正是奴婢做的。”

朱翊鈞說:“那你現在還能做嗎?”

“這……”

人家都已經從尚善監混到了司禮監,那是與內閣首輔比肩的“內相”,讓“丞相”去廚房掌勺,這合適嗎?

問完之後,朱翊鈞自己也覺得不合適,“你已經不做菜了,你現在的工作是給我父皇批奏章。”

“做!”孟衝還沒開口,隆慶先發話了,“鈞兒想吃,讓他做一份來就是了。”

孟衝第一天上任,先挽起袖子,在廚房給皇太子做了一份野菜。正好也到了午膳時間,野菜和其他膳食一起端上桌,朱翊鈞還沒動筷子,隻聞了聞,就說:“聞起來好像是這個味道。”

隆慶讓太監把筷子遞給他:“快嘗嘗!”

朱翊鈞正在長身體,又要讀書又要習武,腦力和體力都需要消耗許多能量。所以他是個純純的肉食動物,隻要餐桌上有肉,就絕不會吃蔬菜。

今天卻對一道野菜情有獨鐘,麵條都多吃了兩碗。

吃飽喝足,朱翊鈞才說道:“這個野菜,和我們平時吃的不一樣。”

隆慶也吃出來了:“確實不一樣。”

孟衝這才道出其中緣由,世宗篤信道玄,常年食用齋飯,可一般的齋飯都是清淡的素食,尋常人吃個一兩餐還行,多吃幾l頓就受不了。

世宗也一樣,皇上口味隻會比常人更加挑剔,一般的齋飯他根本吃不下去。於是,每日的膳食都是光祿寺、尚善監和尚食局精心研製的。

就這一道野菜,就要經過許多工序,用到的佐料有雞鴨、蝦油等多種食材調味,味道自然和普通水煮或是清炒大不一樣。

總之,世宗的齋飯,不能讓他吃到肉本身,但卻要吃到肉的味道。

朱翊鈞也隻是想回憶一下童年的味道,或者說,回憶一下小時候和皇爺爺一起吃齋飯的感覺。至於野菜本身,他興趣不大,倒不如直接吃雞鴨來的爽快。

午膳過後,隆慶要休息一會兒,朱翊鈞在寢殿裡陪著他。

小家夥怕熱,依舊趴在冰鑒上,旁邊放著冰鎮西瓜、葡萄、酸梅湯。他手裡那一封奏疏,隨便翻看著,卻在看到名字的那一刻精神了——奏疏是張居正呈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