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2 / 2)

朱翊鈞點點頭:“養在盤子裡。”

黃錦不解:“養在盤子裡更好看?”

小家夥咽了咽口水:“更好吃。”

嘉靖帝大笑:“哈哈哈哈,他這是又嘴饞了。”

他坐在亭中品茶,看小孫子鬨騰,非但不覺得他吵,反而認為和太液池的美景相得益彰。

他讓太監摘了個蓮蓬過來,朱翊鈞沒見過這東西,翻來覆去研究了好一陣,才在黃錦的協助下,剝出一顆蓮子。

小團子舉起新鮮的蓮子看了看,問道:“這是好吃的嗎?”

嘉靖帝一本正經逗他:“你平日吃的桂圓蓮子羹,裡麵的蓮子正是此物。”

桂圓蓮子羹朱翊鈞是吃過的,裡麵的蓮子粉粉糯糯,因為加了冰糖,還有一股清甜,他很喜歡。

聽到是好吃的,小家夥就把蓮子放進了嘴裡。剛放進去的時候眉梢眼角都是天真的笑意,嚼著嚼著,眉頭就皺了起來:“好苦呀,皇爺爺騙人。”

他這皺得跟包子一樣的表情實在逗樂,嘉靖帝大笑:“朕可沒騙你。”

黃錦端上一碗梅子茶,小家夥埋頭在茶碗裡,噸噸噸給自己猛灌了幾大口,喝得太急,嗆著了。

“慢一點。”嘉靖帝輕拍他的後背給他順氣,“蓮心苦寒,清心安神,吃一些,對你有好處。”

朱翊鈞搖頭:“我不吃苦。”

“不吃苦吃什麼?”

“吃肉。”

“……”

朱翊鈞很喜歡水雲榭,繞著亭子跑得一身大汗,說明天還想來。

就這麼一連玩了好幾天,夏天便悄然離去。

立秋之後,北京陸續下了幾場雨,天氣漸漸涼爽下來。

朱翊鈞這顆小團子,也在無憂無慮的日子裡成長。他聰明、乖巧、活潑的性格也愈發討嘉靖帝的歡心。

孩子畢竟不滿兩歲,住在玉熙宮裡,生活起居皆和帝王無異,隆寵到了極致。

於是,嘉靖帝對小孫子溢出來的寵愛就分出那麼一點給了裕王——繼上次之後又把中秋祭祀交給了他。

生長環境所迫,裕王從小就是個謹小慎微的性子。父皇交給他的差事,他一定會儘職儘責的辦好。

他很清楚,包括他的裕王府在內,周圍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他,就等著他犯錯。所以他行事格外小心,方方麵麵力求做到滴水不漏。

到了秋天,黃河洪水再次暴漲,在馬家橋一帶又出現了決口,有些疏通不久的舊河被淤塞,部分新開的河道被衝壞。

當初,朱衡提出要新修河道的時候,朝中就出現了一股強大的反對聲勢。南陽至境山百餘公裡,工程浩大,需要大量人力和財力。

從現實角度出發,潘季馴疏浚舊河的方案更實際,也更省錢。

現在黃河再次決堤,給事中鄭欣立刻上書嘉靖帝,彈劾朱衡好大喜功,虐民邀功。要求立即停工,並且罷免朱衡。

嘉靖帝沒有給出任何指使,把朝臣們都叫過來,了解情況。

出乎意料的是,上次,嚴世蕃力挺朱衡,徐階更加推薦潘季馴的方案。

這次恰恰相反,嚴世蕃激動的表示朱衡辜負了皇上和朝廷對他的信任,對黃河再次決口富有主要責任,因立即罷官,下詔獄。

徐階卻認為,事已至此,新修河道已經開工,朝廷和百姓都在等著漕運恢複,絕不能撤朱衡的職,現在這個事情隻能由他繼續做下去。

大殿上,不同意見的雙方又爭得麵紅耳赤,嘉靖帝也不說話,坐那兒聽他們吵,冷眼旁觀。

他是個獨斷的君主,隻允許自己將臣子牢牢地控製在掌心,絕不會讓大臣左右他的想法和判斷。

最後,嘉靖帝也沒給出個最終的決定,讓他們下去再商議商議,彆光吵架,拿出解決方案。

關於朱衡和黃河決堤的奏疏一封接一封呈上來,嘉靖帝坐在桌旁,大部分都是粗略看過,丟到一邊,其中很小一部分能讓他耐著性子看完。

大臣們各懷心思,暗中爭鬥,嘉靖帝看得一清二楚。他嘴上說讓他們再商議商議,一回頭,就派出錦衣衛去了趟南直隸,調查此事。

若是朱衡的確有好大喜功,虐民邀功,當場拿下。

事情並不複雜,雖然朝廷在幾個月前就采納了朱衡的意見,新修河道,但事情的進展卻十分緩慢,一百三十裡的河道,修了不足三十裡。黃河水位暴漲,再次決口也於此有關。

因為河道淤堵,漕運斷絕,糧食無法轉運,沿途百姓苦不堪言。從長遠角度出發,朱衡新修河道的決策沒有問題。

問題在於,朝廷為新修河道撥的銀兩去哪裡了?

這是工部的事情,而工部長期由嚴嵩父子把持。

嘉靖帝召見了嚴嵩和嚴世蕃,問他究竟是怎麼回事。父子倆東拉西扯,說是前拿去給雲貴地區修路去了。

為什麼要修路呢,因為前幾年三大殿和西苑仁壽宮先後遭遇大火,現在三大殿修得差不多了,木頭也用光了,若想繼續修繕仁壽宮,需要從雲貴地區采伐木頭重修宮殿,不修路木頭怎麼能運送出來。

仁壽宮是嘉靖帝之前在西苑的寢宮,他們也是為皇上著想,這個理由聽起來合情合理。

嘉靖帝雖然不再問責嚴嵩父子,但心裡仍對此事不滿,責令工部儘快將新修河道銀兩給到朱衡。

朱衡也已將黃河決口的地方修複,嘉靖帝

沒有理會彈劾他的給事中鄭欣,而是讓他繼續治理河道。

重陽節這一日,按照慣例,皇帝要上萬歲山登高望遠,以求長生。

嘉靖帝帶著朱翊鈞來到萬歲山下的百果園,這裡遍植果樹,如今正值豐收季節,樹上掛滿了果實。

朱翊鈞遠遠地望見一棵柿子樹,上麵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實,小家夥走到樹下便邁不開步子。抱著樹乾,眼巴巴的抬頭張望。

小饞貓甚至張了張嘴,仿佛期待著柿子能自己落下來,掉進他的嘴裡。

嘉靖帝揚了揚下巴,吩咐道:“讓人給他摘一些。”

太監們摘下來的柿子都是熟透了的,又大又紅,捏起來軟軟的,細心的擦乾淨,而後遞給朱翊鈞:“小主子嘗嘗,這叫柿柿如意。”

朱翊鈞挑了個最大的,得用雙手捧著,張大了嘴,旁邊圍著他的太監本能的想要往後退一步,生怕他這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濺。

然而,小家夥卻並沒有吃,捧著柿子,轉身跑到嘉靖帝跟前,把手舉高高:“皇爺爺,柿柿如意。”

就算是現學的吉祥話,從這小家夥嘴裡說出來,也能讓嘉靖帝開懷。

園內東北麵有一座依山而建的殿宇,名曰觀德殿。登上二樓,憑欄眺望,能看到萬歲山下豢養成群的鶴、鹿,寓意長壽。

朱翊鈞太矮了,努力的踮起腳尖,卻什麼也看不到。

嘉靖帝將他抱起來,指著一片空地問道:“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朱翊鈞搖了搖頭:“不知道。”

“以前,皇子皇孫在空地上騎馬射箭,皇帝便登上觀德殿觀賞。”

嘉靖帝膝下子嗣單薄,最後活到成年的隻有裕王和景王。回想起來,他連兩個兒子讀書識字都沒見,更彆提騎馬射箭。

今日風大,吹得帝王龍袍獵獵作響。嘉靖帝抱緊懷裡的孫兒,貼著她的小臉問道:“鈞兒,你長大以後,來這裡射箭給皇爺爺看,好不好?”

小家夥欣然答應:“好呀。”

這時候,有太監急急忙忙跑上觀德殿二樓,跪在嘉靖帝跟前:“皇上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