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2 / 2)

這一日下午,朱翊鈞來到萬壽宮的正殿。他先站在廣場上環顧一圈,仍然沒見到他想見的人。

不僅陸繹不在,連劉守有也不在。

他問了另一名錦衣衛,對方隻說陸繹和劉守有差事,具體什麼差事卻不肯說。

不過,沒過幾日他就知道了。

這一日,因為年底事多,嘉靖整個上午都在和內閣議事,下午又召見了六部尚書,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又有太監來報,錦衣衛都指揮使朱希孝求見。

嘉靖讓人先在殿外候著,自己要去換身衣服。

於是,朱翊鈞來的時候正好就在廣場上見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人。

“呀!”朱翊鈞一路小跑著來到殿門口,“與成回來啦!”

陸繹轉身看到他,小家夥從鬥篷下舉起雙手,一副想要抱抱的模樣:“我好想你呀~”

陸繹垂在身側的手動了一下,想到自己日夜兼程趕回京城,衣服還沒來得及換一身。關鍵,他現在不是站在殿外值守,而是有彆的差事在身上。

他半天沒反應,朱翊鈞眼中湧上失望。看得他心都揪起來了,趕緊說道:“下次再抱。”

這時候,劉守有靠過來:“殿下隻想與成,都不想我。”

朱翊鈞有些愧疚的問道:“現在想還來得及嗎?”

劉守有受寵若驚:“來得及。”

朱翊鈞勉為其難:“那就想一下吧。”

劉守有尷尬的笑笑:“真是謝謝殿下了。”

“不客氣。”朱翊鈞又去拉陸繹的手,“我都好久沒見到你們了。”

陸繹說:“出了趟遠門。”

聽到“出遠門”朱翊鈞就來了興趣:"去哪裡了呀?"

“浙江。”

“浙江!!!”

浙江這個地名最近頻繁出現在朱翊鈞的生活中,抗倭故事裡有,他背誦的詩詞裡也有。

“你們……”朱翊鈞還想問什麼,一回頭,卻發現在一眾錦衣衛中間,站著一個他從未見過的陌生麵孔。

朱翊鈞從陸繹身旁繞過去,抬起頭盯著那人,那人也低頭看向他。

目光對上的那一刻,朱翊鈞不由自主的貼在了陸繹身旁。

這個人目光堅毅,神情肅殺,看起來像個文官,卻又透著武將的氣勢。

朱翊鈞從來沒有見過他,而更讓他好奇的是,這幾天大雪時斷時續,大家穿著厚重的棉襖,外麵還要罩一件鬥篷,這個人卻穿著秋裝,就那麼站在殿外。

朱翊鈞問他:“你不冷嗎?”

“……”

他不過是個階下囚而已,這一路上京,錦衣衛沒給他上枷鎖,一來是為了趕路方便,二來也算對他的優待,他哪還能得寸進尺,要什麼冬衣。

見他不說話,朱翊鈞又問:“我以前怎麼沒見

過你?”

“……”

“你是誰呀?”

“……”

他問題太多了,對方顯然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他身為朝廷重犯?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被錦衣衛押解回京,前來麵聖。怎麼皇帝沒見著,先見著個小娃娃。

一旁的朱希孝忍不住介紹道:“這位是裕王世子,陛下接入宮中,親自撫育。”

那人神色一凜,趕緊行了一禮:“罪臣胡宗憲,見過世子殿下。”

“胡宗憲!!!”睡前故事中的人物,突然出現在眼前,朱翊鈞驚訝的瞪大雙眼,“你就是胡宗憲?”

“正是。”

一個遠在京城的四歲孩童,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胡宗憲比他更驚訝。

朱翊鈞又上下將他打量一遍:“浙江……沒有下雪嗎?”

“……”

遠在京城的四歲孩童,甚至還關心浙江的天氣問題。

胡宗憲又道:“在我離開之時,還沒有。”

朱翊鈞若有所思,原來浙江並不是一入冬就會下雪。

他又走進一步,仰起頭衝著胡宗憲笑:“你的武功一定很好吧。”

“……”

這個話題轉變得太快,胡宗憲有些跟不上他的思路:“不會武功。”

“啊?”朱翊鈞皺起眉頭,“你怎麼能不會武功呢!”

“我乃嘉靖十七年的進士,文臣出身。”

朱翊鈞又問:“你不會武功怎麼打架?”

“打架?”胡總督堂堂一方封疆大吏,為什麼要跟人打架?

朱翊鈞比劃了一下:“打倭寇。”

文臣統軍早已有之,第一個是正統年間的王驥,還有後來保衛京師的於謙。

那時“總督”一職還隻是臨時的,戰事結束也就取消了。

再後來,各地叛亂此起彼伏,北虜南倭,戰事總也沒個停的時候。正德年間,王守仁手下清一色地方文官,卻在短時間內平定寧王叛亂,更加堅定了朝廷“文臣統軍”的觀念。

胡宗憲卻說:“抗擊倭寇,不僅需要衝鋒陷陣的將軍,也需要調兵遣將的文臣。將軍打仗靠的是勇猛,文臣統兵,用的是謀略。”

他這麼一說,朱翊鈞更覺得他厲害。

這時嘉靖已經換好衣服,太監通傳朱希孝和胡宗憲覲見,朱翊鈞也一同跟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