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術怪叫了一聲,撒腿就跑了。
章衎揮舞著鋤頭在後麵追趕。
章衡正氣凜然喊道:“大哥,二哥雖然走了邪路,但好在年紀還不大,還可以挽救一番,您下手重點,讓他漲漲記性……”
喊完了話,章衡身心舒暢,嗬嗬地搖著腦袋,嘴巴裡吟誦著什麼【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之類的怪話。
不過,隨著他一泡尿滋養了大地,腹中雷鳴聲起,頓時又覺得二哥的打算也未嘗不可了。
他叫章衡,福建路浦城章氏的章衡,也就是千古科舉第一龍虎榜的狀元郎章衡,但是,此時離著他中狀元還有十五六年年呢。
現在的他,隻有十五歲,二哥章術十七歲,而大哥章衎也隻是個二十歲出頭的青年。
三人父母早逝,兄弟三人相依為命,靠著十幾畝田艱難度日,勉強能夠果腹,但卻是絕對沒有什麼餘錢的,因此老大章衎到現在都沒有娶上老婆。
日子過得艱難,老二章術厭煩過這樣的日子,所以總是想另謀出路。
而老大卻謹記著父母在世時候的教誨,要培養兩個弟弟成為讀書人,至少要培養出來一個進士,所以總是鞭策著兩個弟弟讀書。
而章術的反抗,讓章衎不得不花大心思教育,所以他們二人都忽視了老三章衡的變化。
他們沒有發現,他們家的老幺身體之內已經悄然換了一個靈魂。
老二章術對如今的生活深惡痛絕,但重生的章衡倒是覺得這樣的生活挺有意思的,除了吃不飽飯這個事情有點煩人之外,其他的都讓章衡感覺挺不錯的。
耕讀的生活當然勞累,但比起前世的社畜生活,這樣的生活很合他的胃口了,因而他常常能夠享受這種生活。
“不過……也該有些改變了。”
章衡低聲道。
他重生以來一年多了,算是儘情的享受農家的生活了,就是老餓著肚子讓人受不了。
章衡摸了摸自己的舌頭,簡直要淡出個鳥來了,再不掙點錢祭拜一下五臟廟,估計就要造反了。
另外,若真是這麼下去,就怕二哥章術當真去當上門女婿去了。
大哥年紀也大了,也該娶媳婦了。
隻是該如何掙錢章衡頭緒卻是不多,隻能邊走邊看了。
章衡決定等雨停了進城看看去,看看有什麼機會沒有。
PS:親愛的朋友們,老貓又回來了,想死你們了!……其實一直沒有離開,不過自從上本《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寫完之後,做了兩次嘗試無果,這段時間不斷地在看書總結,所以時間已經過去許久了,當然也是我個人本來便有一些事情在忙。
不過正是因為這些時間的積累,所以反而有了一些反思積累,大約對我寫文有一些幫助,所以內心還是有所振奮的,希望能夠有所超越,不求與彆人對比,就隻與自己對比就好了。
這本書還是寫北宋,從康定元年(1040年)開始,至1100年左右的時間,這段時間大約是北宋最為精彩的一段時間,層出不窮的天才們、國家也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時候。
因而從宋仁宗開始的慶曆新政、嘉佑革新、到宋神宗的王安石變法(也叫熙寧變法),從範仲淹、韓琦、歐陽修到王安石、司馬光,然後到蘇軾蘇轍章惇呂惠卿……
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曆史,因為天才們太多,所以也有一些天才隻是閃現了片刻的光芒就黯淡了下來。
比如本書的主角章衡,他本是嘉佑二年的狀元郎,本該是這個時代最為耀眼的一個(實際上在嘉佑二年進士榜發布的時候,他的確是最耀眼的那個人)。
隻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的他莫名其妙的黯淡下來,甚至在史書上也隻能查到他的隻言片語,連他的父親是誰,祖父是誰都語焉不詳……
難道是他能力不行嗎?
又或者是其他的緣故?
作者查了不少的資料,這個原因是不成立的,無論是陳襄也好,還是蘇軾也罷,以及趙頊趙佶對他的評價都不低:
蘇軾:子平之才,百年無人望其項背。子平以文章之美,經術之富,政事之敏守之……
趙頊:章衡資識敏明,器度凝遠博雅。
趙佶:內德溫純,外容莊重,翰苑詞宗,國家梁棟,幼學壯行,明體達用。
還有仁宗還給章衡連著賜了兩首詩,如果章衡不行,這些人又何苦如此?
但為什麼他就是混不出來呢?
作者對此頗有疑問,因而將所有的事跡都給串通起來看,於是有了一些想法。
這些想法成為小說一部分了,不過這些是作者的推理猜測,未必是真相,不過這畢竟是小說,大家姑且聽之也就好了。
作者在儘量兼顧事實,更多的是追求故事的精彩,大家若是有不同的看法,不妨提出,但莫要不講道理的噴,求饒。
這小說我會儘量的走輕鬆路線,但是曆史小說畢竟是曆史小說,家國天下之事本來便不輕鬆,我隻能勉力為之,無論如何,希望大家看得開心!
新書是小苗,大家不要養,每日花點時間看看,然後投投推薦票月票,打賞什麼的,大家量力而為就好了,感謝大家!!!
順便推薦一下老書《北宋之無雙國士》,可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