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衛國要相親(2 / 2)

大時代中的小農民 醛石 6417 字 11個月前

一桌子席,少不了雞鴨魚肉,雞什麼的就不說了,鴨這時候也彆提,沒有那條件!

你想去市場上買,一隻雞一塊多,折合快十斤大米,你讓這個時代的農民拿雞鴨來辦席麵?那就不是辦席麵,你這是準備抄人家呢!

相比較而言,最實惠的就是肉了。

這時辦席麵,買上一些肉算是主菜,其實說的簡單直白一些:每桌席上一碗扣肉,配上加了肉沫油渣做的一些菜,湊起四個帶肉味的菜,這就是現在農村最體麵的席麵。

魚到是不缺,村子前麵的河裡有的是。彆說柳樹莊整個東裕省都不缺,全省湖泊隨處可見,魚類品種也多如牛毛,水產業很發達。

至於為什麼鄉親們和桑柏都不怎麼吃,主要是問題是現在大家沒足夠的油,沒有油燒的那門子魚啊。

你要談清蒸,那玩意不要蒸魚豉油,蒸好了不用熱油潑一下什麼的你試試?一次兩次可能無所謂,讓你連吃幾天你看見魚就得反胃。

總之現在辦席最主要是就是兩樣東西,一是肉,二是油,尤其是油,油夠使炒個青菜都是香的。

不夠?那吃青菜就和吃草沒啥區彆。

鄉親們解決的辦法很簡單,拿糧食去換,陳立國家還有打下來的精細大米,找陸大有換上油票、肉票去買就行了。

商量了半個鐘頭,這事算是有了結論。

桑柏這時候把瓜皮擺到了桌上:“我說個事”。

眾人一聽都好奇起來,不知道桑柏要說什麼。

桑柏先去拿水舀子在院中的大水缸裡舀了一下水,衝了一下手之後坐回到了凳子上。

“這禮怎麼個收法?”

“簡單啊,隨意給就是了,一家意思一下,一毛兩毛的,五分都行”陳立國說道。

說這話的時候陳立國有點小小的不滿,他覺得桑柏問這話就有點顯得自己辦席麵是為了收人家份子似的。

桑柏道:“我不是說這次,而是說大家有必要把這事給弄清楚了,咱們這裡就定下一個數,以後無論是誰家婚喪嫁娶都是這個數,用立國叔的話說就是意思一下”。

“桑先生您是不是想太多了?”呂慶堯有點撓頭。

桑柏道:“真不多,以後咱們的日子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以後有了錢,村裡的閨女們要出嫁,小夥子們要娶媳婦,這事都繞不過去,大家口袋裡有點了,未免就會有點攀比之心,甚至很可能發展成為斂財的門路,以後讓這種事情成一大困擾……”。

呂慶舉等人依舊是有點懵,他們現在才剛吃飽飯,哪裡能想到十年甚至幾十年後的事情。

更想不到以後很多無恥之人會拿這事斂財。

擺桌席花上個一千來塊錢,收個三兩千的份子錢。

好家夥!

一來一去賺上一倍多,家裡人生日要擺,孩子滿月要擺,連孩子兩三歲這種零碎生日都要擺上十幾桌席麵,明擺著就是不要臉了,就想用席麵去掏你口袋裡的血汗錢。

桑柏可不是胡說,四十年後他一位同宗的伯伯家就常這麼乾,隻不過誰又傻?兩三次後他家擺席十來桌,到了日子沒一個人去的。

呂慶堯很快明白了桑柏的意思:“桑先生說的對,咱們得有這眼光,不能讓出禮成了大家夥的包袱,咱們一年土裡刨食也刨不了幾個錢,彆一年到頭來,光出份子錢把一年的辛苦給耗沒了,誰家辦事誰出大頭,一桌席麵的一半,這樣的話沒大事也不會擺席謀利”。

季樹平道:“這有點不近人情吧?”

桑柏插口道:“有規矩才有人情,光有人情丟了規矩最後人情和規矩都沒有了,咱們這一點要跟粵江省那邊學,不擺譜不搞排場,無論是請客吃飯還是給紅包喜錢都不能成為大家生活的負擔,彆到時候孩子結婚,叔伯要掏乾口袋,這不合適。君子之交淡如水,對大家都好”。

“雖然我不知道桑先生擔心什麼,但是我覺得在理,出一次禮讓人心疼半天,還談個屁的人情味,人家心疼出的份子那不得找個機會收回來,這一來二去的人與人之間就剩錢了,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季維根說道。

“那成,那咱們這把它列個規矩出來”季樹平支持道。

“我覺得還是送東西吧,比如說孩了成家了,缺個什麼東西,大家照應著給置辦一下也行,當然這東西得是普通的,不能說你要大金鐲子我就得送,那不成!“季延平說道。

桑柏一聽覺得季延平還可以,如果不是知道他,桑柏還以為他出過國吸收了老外的思想呢。

桑柏挺欣賞歐美人這一點的,好的東西咱演習,不好的咱扔掉。

像四十年後,東裕省每年過春節,給起孩子壓歲錢的時候,那叫一個攀比,你今年給一千,那麼我明年要給兩千。

桑柏就見過他同事一家一個月收七八千塊錢,過年給一個孩子壓歲錢給兩千?親戚家幾個孩子給掉幾個月工資。

最後弄的過年跟遭災似的,一家愁眉苦臉的,一下子舊社會的那種年關難過的感覺又回來了似的。

“我覺得延平這話不錯,給孩子買點合用的東西可以”呂慶堯說道。

這一來二去的,大家都同意了,於是這條規矩就這麼立了下來。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柳樹莊真正受到了桑柏的影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