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賈詡(2 / 2)

那時候他因病辭官回鄉,路上與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叛亂的氐族人捕獲。

氐族人痛恨漢人,就想把他們全部殺光。

賈詡急中生智,便自稱是太尉段熲的外甥,請求氐人留下自己,可以換取贖金。

段熲長年領兵作戰,在當地頗有威名。

氐族人擔心被段熲報複,便在與賈詡盟誓後,放他離開。而與之同行的數十名漢人,則全部被他們殺害。

其實賈詡與段熲素不相識,隻是借他的威名嚇唬氐人罷了。

這不過是他狼狽保命的小手段而已,哪裡值得被後人提起。

後來他病愈之後,又被董卓征召,董卓入洛陽執政之後,隨行之人也全都雞犬升天,官階普升。

賈詡因之被封為太尉掾,隨後又升遷為平津都尉、討虜校尉,隻是軍中的中級官吏而已。

董卓被王允與呂布誅殺之時,賈詡恰在董卓部將牛輔軍中。

牛輔被部將胡赤兒斬殺後,軍中大亂。

軍中一些人想逃歸鄉裡,躲避朝廷的追殺,關鍵時刻,賈詡站出來了。

他說:“我聽說,長安正在議論想將董卓部下涼州的將領全部殺光。要是離開了部隊,孤身逃亡,隻要一個亭長就可以輕易地對付你,這樣隻能是白白地丟了性命。”

“還不如率軍向西麵進發,沿途整編潰散部隊,準備進攻長安。若一舉得勝,就可以以朝廷的名義號令天下,為董卓報仇。就算失敗,那時再逃也不算遲啊!”

李傕等人聽從了賈詡的意見,收束部隊整軍而西,等到長安城下時,人數已經達到了十多萬之多。

他們一舉攻破了長安城,殺死王允,逼走呂布,而後屠戮官員,搶掠居民。

李傕等人縱兵為患不加節製,亂軍燒殺搶掠,橫行無忌,殺得長安屍山血海,竟似人間地獄一般。

百姓遭此劫難,死者數不勝數。

後人把這一切罪責全部都歸結到賈詡身上,稱其令“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所謂“禍機一發,流殃百世”,是長安之亂的兆亂之源與罪魁禍首。

而賈詡的“毒士”之稱,也正是來源於此。

不過,實事求是的說,賈詡可能為李傕等人背了黑鍋。

因為雖然回攻長安的計策是賈詡定的,但長安被攻破之後,燒殺搶掠之事,是李傕等人乾的,賈詡並沒有參與其中。

他在長安城破之後,對李傕等人的濫殺行為有過多次的製止和勸諫,對皇帝和百官們也頗多維護。

另外,賈詡還拒絕了李傕為其封侯拜相的酬答,他說:“我這不過是救命的計策罷了,哪裡有什麼功勞。”

事後,賈詡知道李傕等人必不能成事。待局麵稍一安定,他便找借口辭官,飄然離去。

他的反攻長安之計,隻是為了自保。

賈詡辭官後,聽說自己的同鄉段煨駐軍華陰,便前去投奔他。段煨對賈詡心懷猜忌,表麵上卻作出對他很尊敬的樣子。

賈詡看出段煨的想法後,便有了離開的想法。

恰好此時,張繡派人來結交賈詡,他便順勢離開段煨,前往張繡軍中。

有人問:“段公待您很不錯,為什麼要離開他呢?”

賈詡看了他一眼,慢吞吞地答道:“段煨這個人很多疑,雖然表麵上待我很好,私下裡卻有猜忌我的想法,若待得時間長了,必然會被他害死。”

“離開他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段煨去除了心腹大患,又期望我為他結好張繡,一定會善待我的家人。”

“而張繡那裡沒有出謀劃策的人,見我去投奔,他一定會高興,這樣我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家人的待遇都能得到保障,應該是最好的結果了,何樂而不為呢?”

後來的事情果然如賈詡所料,張繡對賈詡非常尊敬,將其奉若長輩。

而段煨也對賈詡的家人頗多照拂,沒有加以傷害。

賈詡跟隨張繡之後,勸說他與劉表聯合,消除了張繡所部的後顧之憂。

曹操出兵擊敗張繡,卻在撤退的時候被賈詡施出奇計,以敗卒破其勝兵,狼狽而歸。

待到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之時,張繡的勢力愈發衰弱,已經無法獨自支撐了。

袁紹派人來聯絡,想讓張繡投靠自己。

張繡有些心動,可賈詡卻痛罵來使,將其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