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建文(二)(2 / 2)

(削藩這件事他確實應該做,但是做的太過了,你不能把所有人的路都給堵死啊。

孫子兵法中不就說嗎,“圍師必闕”。

朱允炆削藩,那是一點活路都不給他的這些叔叔們留。

周王、代王被貶為庶人。齊王不但被貶為庶人,還被囚禁於京城。湘王甚至被逼自焚了。

他們不是被貶為庶人就是被逼死,真的是一點路都不給彆人留。那剩下的那些藩王,不是人人自危嗎?

曆史上這種不給彆人留活路,最後被人逼死的例子,那是比比皆是。

《司馬法》中都說:圍其三麵闕其一麵,所以示生路也。

朱允炆他削藩,是一點情麵都不留。

劉徹搞推恩令,也是給藩王還有藩王的後代留個謀生的後路啊。

朱允炆還犯了另外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他又開始重文抑武了。

大明朝成立初,其實就是朱元璋帶著一幫子武將勳貴給打下來的,這是大明立國的基礎。

所以在洪武朝,武將的地位是尊貴的,文官的地位相比是稍低的。

《大明律》就明文:“文官不許封公侯”。

在伯爵之上的公爵和侯爵,全部都被武將拿走了。

朱元璋在廢除了丞相之後,文官之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六部的堂官,他們的品階是正二品。

而負責軍事的都督府中的長官,是左、右都督,他們的品階是正一品。連他們的副手都督同知,也是從一品。

所以整個洪武朝,從爵位跟品階上,文官都要比武將低得多。

這樣的設定也奠定了大明以武功立國的基礎。

但是到了你朱允炆即位,就全麵加強文官的地位。六部的堂官也從正二品變成了正一品。

從地方到朝廷文官的地位都得到了質的提升。

本來朝廷政事就是文官在負責,朱元璋給這些武將更高的地位,這是一種政治平衡。

但是朱允炆卻盲目地將這些有實權的文官地位提升的跟武將一樣高,這種安排就打破了朝堂上的平衡,文官也就徹底壓了武將一頭,長期下去,這還了得。)

(朱允炆繼位後的一係列操作,反倒像他自己是謀朝篡位登上皇位似的。

對叔叔們刻薄,對武人不親近,過於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