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建文(三)(2 / 2)

(朱元璋本來也就指望他當個守成之君的啊)

(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

唐,李世民來了興致。

從幽州一路打到金陵?他翻開如今的大唐域圖,一城挑戰中原補給,如果是他,從幽州一路過去,會從哪出手呢……

眾武將一齊湊上前,興致勃勃開始推演。若是真如天幕所言,這個明朝的太宗,確實是有能耐的!

他們本來還有些不服,陛下這樣驍勇善戰,怎麼偏要拿玄武門說事,玄武門難度五顆星,明代的靖難就能有五十顆星了?

……結果聽下去,還真是不容易。明之前的時空,一些武將們都被那靖難之役吊起了胃口。

說的這樣玄乎,怎麼不細談一談呢,或許他們也能從中有所受益呢!

……

漢,霍去病雙眼發亮,聽天幕這樣說,他對這場戰役也是興致盎然,這個皇帝,比起宋朝那些皇帝來說,真是兩個極端啊。

哪怕到了現在,霍去病想起那宋朝的辛棄疾,仍有些悻悻。

甚至還有什麼大風刮來,帥旗倒了,朱棣就贏了,這不止霍去病好奇,連劉徹都有些詫異。

那陣風的威力是有多大,竟然還給了朱棣一個“風係魔法師”之稱。

究竟是有多玄妙,都開始語怪力亂神了,後世不是對迷信嗤之以鼻。同是天子,怎麼他就沒有這些名頭!

劉徹也想當“魔法師”,不拘什麼風雨雷電,若他真能掌握天時……想想就刺激!

不過比起這些,劉徹更可惜的還是後人口中的那些將才。

如此多能將,戰功赫赫,野戰兵團……聽聽這些詞,這些個精兵強將,竟然全耗在了內戰上!!!

雖然知道朱棣不反就要等死,又不是他漢家的藩王,不用忌憚,劉徹是蠻欣賞此人的。但他也心痛那些將領啊。

太傷了,後人說的沒錯,若是向著外族,中原得多強盛。“比肩漢唐”,這話劉徹聽的舒心,對於損失的良將,就更可惜了。

可惜世事就是如此矛盾,更何況一個國家,內政還是得先安定,不然再如何武功高強,仍是一盤散沙。

……

宋,趙匡胤聽著什麼怪風,突然想起了漢光武帝。

有傳聞說昆陽之戰時,天降隕石,劉秀領兵衝陣,大敗敵軍。

若明朝的朱棣有個“風係”的稱號,那漢光武帝又是個什麼稱號呢……

其實關於隕石的記載也很模糊。

《後漢書》記載,王莽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兵四十二萬,號稱“百萬”,將昆陽圍了數十重,又不接受城內主要領導王鳳的投降請求,意要全殲滅城內起義軍。

那時的劉秀隻是一個偏將軍,並不是昆陽的總指揮,大敵當前,其他人都嚇破了膽,隻有劉秀談笑自若,眾人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接受了劉秀的領導。

劉秀讓人在城內堅守,自己同其他十三人出城爭取外援。

就在此時,奇異發生了:“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然,吏士皆厭伏。”

晚上有流星墜入敵營,白天有團雲落入敵營,朝廷的士兵都感到巨大的恐怖。

劉秀將步、騎兵千餘人,衝入敵陣,斬首數十,後又來回衝入幾次,連連得勝。

後劉秀將三千敢死隊,與昆陽城守軍合擊王尋、王邑部隊,斬殺王尋,敵軍開始潰敗。

這時候,天降暴雨,狂風大作,揭瓦折樹。

《後漢書》記載:“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敵人陣腳大亂,潰不可擋,踩踏而死無數,於是近乎全殲敵軍,隻有王邑等幾個將軍僥幸逃脫。

但《漢書》記載的昆陽之戰與《後漢書》比較,同樣有大風暴雨這一記載,並沒有天降隕石一說。

《後漢書》天文誌:“晝有雲氣如壞山,墮軍上,軍人皆厭,所謂營頭之星也。”

古時認為一切天文現象都是上天對人類的警示,這就是神秘的天人感應。還會對一些奇異的天文現象附會上一些事件,要說明這些天文征兆會帶來某些後果。

“營頭之所墮,其下有覆軍,流血三千裡。”這個征兆就是說王尋、王邑代表的王莽政權軍隊必敗,王莽政權也就該滅亡了。

天氣異常是有的,但劉秀的成功靠的並不是隕石,這場戰爭也沒有那樣玄幻,隻是人們都愛為這些故事添上些神秘色彩來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