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音知道歌手的名字後,第一時間想到海報上的“殺馬特”——那種風格的人,竟然唱這樣的歌嗎?
事實就是他不僅唱,甚至歌還是他寫的。所以權至龍在她眼中變成一個很有才華的人,還讓她產生了進一步了解的想法。
然後是看歌曲MV。脫離海報上的誇張妝造,以及偶爾過於前衛的服飾搭配,權至龍的長相和身材,真的很符合她的審美。
誇一個人帥,可以是客觀的,也可以是主觀的。那些公認的帥哥,她也在周圍人的推薦下了解過,但都不會像他一樣,對她產生那麼大的吸引力。
14歲的林希音很主觀的認為,權至龍笑起來是世界上最帥的男人。
最後,是通過綜藝和采訪了解他的性格。她看書時,最容易喜歡上反差感強烈的角色。壞男人純情、老男人純真、冷酷的人溫柔,驕傲的人自卑、堅強的人脆弱…複雜又絢爛的靈魂總能讓她反複揣摩、沉迷其中。
這一點又中。
權至龍當時所展現出來的反差萌,幾乎是教科書級彆的反轉魅力,讓她不斷在“啊啊啊歐巴好壞我好愛”和“嗚嗚嗚他好可愛好溫柔”兩種狀態中切換。喜歡上他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於是,林希音開始了自己反複橫跳的追星生涯。
13年她15歲,是最瘋狂的一年。本來就是樂於表達的性格,擁有熱烈的感情時更加肆意奔放。具體表現為:取出存了好幾年的壓歲錢買專輯周邊、在空間裡更新幾百字真情實感小作文、為了維護他和屌絲男同學線上PK發說說互罵…
她做了很多很多不符合自己以往性格的事情。
朋友們覺得驚奇:“希音追起星來竟然是這樣的…像是變了一個人。”
林媽媽難以理解:“不是最喜歡看書嗎?還是保持高雅的愛好比較好…喜歡一個明星多支持他的作品就夠了,不要投入太多精力。”
說是這樣說,大家其實都很愛她。朋友們會在生日時送上關於她偶像的禮物,父母也會拜托朋友去韓國旅遊時幫她捎周邊。
身邊所有人都知道林希音喜歡權至龍。
那個時候還沒有“明星塌房”這種說法,所以她不懂“低調追星,否則塌房後有無數人提醒你”這個道理。
14年她16歲,下半年升入高中。林希音記得非常清楚,10月8日,國慶假期結束後開學。
晚自習課間,有四五個追韓娛的好朋友跑來找她,“希音啊,你男神被D社曝光了!還是那個日本模特。”
那時候大家都叫喜歡的男明星“男神”,那時候有人會偷偷帶手機到學校。
林希音不太想相信。
雖然他談戀愛這件事有傳言、有苗頭,甚至有人扒出很多證據。但沒有親眼看到…還是可以裝作不知道的。
然後她就親眼看到了。
隔了一個星期回到家,互聯網也沒有放過她,貼吧裡搬運過來的照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男方是誰、女方是誰、他們談戀愛有多甜蜜…
林希音脫粉了。
脫粉也搞得轟轟烈烈。
大家都為她鼓掌:“希音果然是最理智的那個!作為慶祝,過星期我請你喝奶茶~”
“看看我家男神吧希音,一米八幾的大帥哥,唱歌好聽,還會演戲。如果你喜歡上他,我就把我珍藏的海報送給你!”
林希音對於自己的“女友粉”身份非常坦然。
她生活圓滿,內心世界豐富,不會因為一個名人成就太大而把他捧上神壇,也不需要把一個陌生人當精神寄托。如果不是把權至龍當成異性喜歡的話…她不可能付出那麼多的熱情。
既然他有了女朋友,她就不再喜歡他。
……
追星脫粉這件事,對林希音生活的影響其實很小。
她如願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畢業後在父母身邊工作,有房有車,有錢有閒,基本沒遇到過什麼糟心事。
但對她情緒的影響又綿綿不絕、長久持續。
從少女時期開始,權至龍幾乎奠定了她對男人的審美。往後有幾年,她一直在不由自主地找“代餐”。不管是挑愛豆重新追星,還是挑男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