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始皇謠言三(2 / 2)

雅言就是在上層貴族的通用話。

就像我們現在用普通話一樣,現在各方言出了本地,幾乎很少有人能聽懂,這還是現今科技交通如此發達的情況。

古代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

下麵百姓一輩子很少能夠走出自己的村,可貴族不一樣,你要各地任職行走。

所以曆朝曆代都是有自己的普通話也就是雅言,保證大家官員之間互相都能聽懂說的是啥。

根據推測,秦始皇即便焚燒了這些書籍應該是留了備份的,而真正一把火燒了的反而還是項羽。

這是為了統一思想不得已而為之,而坑儒,司馬遷在史記完全沒有記載坑儒這兩個詞,司馬遷距離秦始皇時期最遠也不過一百二十年。

《史記·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這裡說的是術士,也就是方士一類。

而《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這是扶蘇勸諫始皇說的話也未曾提到坑儒。

反而是到了西漢末年,孔子十世孫孔安國為《尚書》做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而關於尚書,孔安國作序這本尚書稱今文尚書。

秦末大亂,人都顧不上了,書籍也是很多都有遺失。

秦朝博士伏生躲避戰亂,將尚書藏在牆壁之中,等到天下安定之時回去發現書籍大部分都被蠹壞。

他經過整理找出完整的二十八篇,而到了漢文帝時候,求能治《尚書》者,大家又推薦伏生,伏生這個時候九十多歲了。

呦,又是始皇臣子,又是九十多歲,不知道始皇泉下有知是什麼感想?]

嬴政看著殿下伏生,不對勁呀,他們一個兩個怎麼都這麼能活呀?該不會真的私藏了什麼延年益壽的法門吧?

伏生聽到天幕提到自己名字也是嚇了一跳,真怕那焚書坑儒和自己有關係,他可不想被打成豬頭一樣。

可這情況也沒好多少,加上自己都四個長壽之人了,這簡直是在陛下麵前夫前目犯!

[伏生口述,晁錯筆錄,而這部尚書便稱為《今文尚書》。]

[而了解大漢的一定知道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今古文之爭。

西漢劉餘封為魯王後為擴大王府,

侵占孔子舊居,在屋壁中發現暗藏的《禮》《論語》《孝經》《尚書》等簡書,字體為先秦蝌蚪文字。

而孔安國對尚書進行勘驗,說這就是我祖宗流傳下來的,然後做出了上麵那一篇序,被稱為《古文尚書》。

而《古文尚書》曆朝曆代對他的質疑絡繹不斷,可這可是孔子故居發現,孔子後人親自認定,你除非把孔子複活,不然證明不了。

這基本就是儒家那些失勢派對得利派的不滿聯合孔子後人的一次反擊,典型的儒家內鬥,而東漢末年皇帝對朝臣黨爭不滿,用內侍發起黨錮之禍,管你今文派古文派,朕全給你們乾掉。

有了外部壓力,反而導致儒家又團結一心今古文兩派聯合,今文不說古文是偽作,古文也不稱是今文祖宗,合起夥先把朝政大權拿回來再說。

而公元2008年,清華大學入藏了一批竹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清華簡,其內容皆為經、史等文獻約2500枚,經過整理尚書內容,而內容與伏生所述的《今文尚書》基本完全吻合,反而是孔安國的《古文尚書》完全找不到能對得上的!

《古文尚書》被徹底證實,就是儒家內鬥失勢派為了奪回權利,把《今文尚書》內容加入自己的擴充和今文派鬥爭。

而那句著名:儘信書不如無書。

不是說讓你彆信書上寫的。

這裡麵的書指《尚書》,尤其指《古文尚書》,曆朝曆代儒家學者對他的質疑從未停止過,可惜沒有方法能夠證明,反而還很容易被戴上一個質疑先賢的帽子。]

大秦 鹹陽

叔孫通也是目瞪口呆,他怎麼也想不通老師後代怎麼想的?哪有裁判親自下場的?

親自下場也就算了,還被後人發現了,這下名聲臭了呀! 儒家果然隻有靠我來拯救了!

而隱世不出的孔鮒正在打兒子,邊打邊打罵:“嬴政用高官厚祿請我出仕,吾都置之不理,隻派叔孫通入仕,你後人為了爭權奪利,竟然偽造祖宗藏書,丟人從三皇五帝丟到後世去了,丟人啊,丟人啊,我孔家名聲臭了!”

春秋戰國

正在行進中的孔子也是停下腳步,看著遠方大山喃喃自語道:“連偽造藏書都能做出來,我想曲解我一言一行也是理所應當了,終於知道後人為何看不上我儒家了。”

[接下來這則謠言和始皇關係不大,與秦法有關。

陳勝吳廣因為下雨延誤了役期,失期當斬,在大澤鄉率眾起義,喊出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掀起了秦末反抗暴秦的第一棒。

而這個謠言就是失期當斬,而從古至今這句話被拿來證明是秦法暴虐的證明。

首先這時是胡亥當政時期,古代皇權不下鄉,再說了胡亥這非人類生物無論乾出什麼事我們都不奇怪,把秦法不當法隨心所欲、苛政暴虐都很正常。

我們先以法律的底層邏輯來看待這個問題,眾所周知,所有的法律都是一個非常完整的體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