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第4章 兩宮皇太後(1 / 2)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今日之舉,關乎禮製,關乎人心,更關乎國祚興衰。伏望陛下深思,審慎而行,以禮尊母,以孝治天下,使我朝基業長青,社稷永固······”

林希持奏站在殿內,聲音鏗鏘,情緒激昂,諫尊崇朱太妃為太後,以正禮製,彰顯正統。

從東晉至宋近千年來的傳統,皇帝嫡母(先帝皇後)和生母同時在世,則以嫡母為皇太後、生母為皇太妃,以示嫡庶尊卑有序。

雖有皇帝顛覆這個傳統,但也是個例,大流均如此。

一個蘿卜一個坑,若尊崇朱太妃,就得把向太後從坑裡拔出來,這事有悖禮製,太常寺必須否決。

太常寺少卿溫益專管禮樂,聞言立刻出班,不容置疑道:“臣以為此事有待商榷,母憑子貴,乃人倫之常,若尋常百姓如此,確實無可厚非,然聖上早尊向太後為嫡母,此時尊太妃,便是將聖上置於風口浪尖之上······孝為百行之先,禮為治國之本,林院事此舉······謬矣!”

右正言黃履不甘示弱,隨即出班反駁道:“臣愚以為溫少卿管中窺豹,母以子貴,獨非人倫之常,亦國之大綱。太妃有育君大功,宜享太後之尊,如此方能母儀天下,以順天理,以慰人心······”

黃履話音剛落,反對者即刻出班反對,支持者不甘落後支持,兩派唇槍舌劍,戰成一團。

一時間,朝堂上的氣氛變得緊張而激烈。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嫡母既在,自然合乎禮製,順乎人心。《易經》有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陛下若聽讒言尊崇太妃,則是褻瀆禮製······”?

“陛下親政後便有詔命,令尊號之議,如今時機已至,禮當舉行。若遲遲不決,恐失信於民,亦失禮於天下。故臣冒昧進言,懇求陛下早作決斷,順天意,撫人心······”

“······”

眾臣均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娓娓道來,誰都有理有據,卻無法說服對方。

辯論聲此起彼伏,趙煦神色平靜,靜靜聆聽。

良久,吵聲愈烈,趙煦使個眼色,梁從政尖銳的聲音響起:“聖上麵前不可亂了尊卑,肅靜!”

殿內頓時安靜。

趙煦指著案上奏疏,平靜道:“太後上疏勸諫朕······罷了,梁從政,你念給諸卿聽。”

“臣遵旨!”

梁從政拿起奏疏,大聲誦讀。

“······古之帝王,不以天下奉養為榮,而以能儘孝道為貴。昔漢文帝尊薄太後,後唐莊宗尊曹太後,皆以孝道治天下,成為千古美談。陛下若能追跡前賢,尊崇聖母,必將名垂青史,永為後世楷模······”

向氏妥協了?

反對者頓時懵逼。

他們竭力維護傳統,保住向太後獨崇的同時,也保住了自己的榮耀。

然事與願違,奏疏中向太後詞句虔誠,又自願降為太妃,如此一來他們的舉動便顯得極為多餘。

太常寺管禮樂,溫益不得不倔強勸諫:“官家,嫡母降為太妃······朝野上下恐怕會嘩然一片,臣請官家三思······”

確實,此舉不僅有違禮製,皇帝還會因之而有暴虐的詬病,這也是曆代帝王謹遵傳統的原因。

“諸卿多慮了,太後和太妃均為朕之母親,朕自然不會厚此薄彼,做出有違孝道的決定,故而將太後降為太妃的建議,朕不采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