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寓言故事,簡潔直白,卻蘊含著深邃的寓意,瞬間如清泉澆灌心田,瞬間給聽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特彆是魔王波旬的話,宛如咒語一般,在眾人腦海中回蕩,然後腦中關於佛魔的困惑與迷茫漸漸鬆動,繼而醍醐灌頂般明朗。
成佛還是成魔,僅在一念之間。
原本心意堅強,以靜坐給朝廷施壓的和尚,頓時無力癱坐。
他們處心積慮所做的一切,結果被一則寓言故事給打得煙消雲散。
對慈雲寺眾僧的處罰,以及以後朝廷可能對寺廟做出的整改,他們已無能為力。
《大宋日報》的發行體係已相當發達和完善。
近千報童,遍布汴京城內外。
不出一個時辰,新鮮出爐的報紙便能發售到整個汴京。
同時還要通過驛站,發行到全國各地。
通過閱讀這則寓言故事,會有更多的人打開心中淤塞的閥門,讓思想的洪流奔湧而出。
然後和尚們千方百計遮掩、隱瞞的醜事,就會被市井間通過閒談傳出,傳入千家萬戶,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貶斥的話題。
全信變為半信,半信變為不信,信佛的觀念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
原本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佛門清淨地,如今也被揭開了神秘的麵紗,露出了其中的種種不堪。
以往的虔誠崇拜衰變為懷疑,甚至斥責,信徒會越來越少。
可以說這則寓言故事就是根杠杆,精準地撬動了佛教徒內心深處的信仰。
如同一麵明鏡,把寺廟中的那些墮落和沉淪,擺在大眾眼前。
佛還是魔,一眼便能分辨。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貧僧著相了。”
相國寺的主持緩緩起身,麵帶愧色低語,頓悟般離開。
隨後,其餘靜坐的和尚紛紛起身,默默走了。
他們心中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沉重。
皇帝的這一招很明了。
他不會滅佛,但會滅僧。
墮入魔道的僧,滅了就滅了。
開封府大門前瞬間恢複了往日的寧靜。
府尹燕瑛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感覺。
這起和尚靜坐事件,鬨得他數日寢食難安,竟被皇帝用一則寓言故事輕輕化解。
實在是不可思議。
官家果然有天命在身。
······
大宋曆來把拐賣人口視為重罪,懲處之嚴厲,足以令人心生畏懼。
《宋刑統》規定:略賣人為奴婢者,絞;為部曲者,流三千裡;為妻妾、子孫者,徒三年;因而殺傷者,同強盜法;和誘者,各減一等。
其中“略賣”便是指用暴力手段綁架,“和誘”是指欺騙、引誘,手段相對溫和,所以判刑時各減一等。
但如果對象是對十歲以下的孩童,那就不分“略賣”、“和誘”,隻要孩童成為奴婢了,通通都是絞刑。
可前提是,要能找到這些孩童,抓住這些惡徒才行。
······
“哇哇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