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境內共有大小寺廟一百四十餘,寺廟共同占據的耕地麵積之大,讓人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曾布率先打破沉默,提出質疑。
“臣記得朝廷有明文規定,每寺歲除征糧及百畝以下者,其餘田地分與百姓領種,而且還曾清丈田地······多餘的耕地應該收為官有了,這麼多耕地是從哪裡來的?”
蔡卞道:“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富商士紳,隻要是虔誠的信徒,就會捐納。你們不知道,信徒的那份慷慨,讓人咋舌······”
“捐獻?寺廟的觸角遠不止於此。”
趙煦聞言微微搖頭道,“捐獻自然有,但這隻是少數,大部分則是通過其他途徑流入寺廟。”
“比如掛靠。富戶士紳鑽律法的漏洞,把耕地掛靠在寺廟名下,借此來逃避稅賦,而寺廟也能得到不菲的回報。雙方各取所需,何樂而不為呢?”
“再比如霸占。寺廟放高利貸,背負高額債務的百姓無法償還,隻能用耕地抵債。”
“再比如大小畝、瞞報等都能避開丈量。隻要利益達成,誰會去管這些,尤其涉及到宗教,麻煩很多,沒有官員願意直麵,惹上一身騷······”
皇城司調查的比較細,耕地數據隻是其中之一。
趙煦將寺廟耕地多的原因略作闡述,又拿出一本奏疏道:“諸卿再看看這本!”
這是吳居厚暗中調查的結果。
其中大多是百姓舉報寺廟放印子錢,然後借機吞並田產,甚至有欺男霸女,逼死人的個例。
借據都被吳居厚一一收集,隻不過這些案例涉及有些廣,吳居厚並未輕舉妄動。
隻是呈上證據,靜待聖裁。
“混賬!”
眾宰臣怒喝。
拿奏疏的手都在顫抖著。
和尚吃齋念佛,嘴裡喊著慈悲為懷,救苦救難。
背地裡卻乾著如此齷齪的勾當,這與鬼樊樓賊人有什麼區彆?
簡直是對信仰的褻瀆!
“諸卿再看看這本。”
這又是一份皇城司送來的奏疏,上麵記載了汴京範圍內寺院僧侶人數,以及人數龐大的原因。
汴京有一百四十餘座寺院,僧侶總和達到四萬三千有餘。
由此推算,整個大宋至少有四五十萬僧尼。
之所以大量人選擇遁入空門,踏入青燈古佛之地,是因為這份蛋糕特彆誘人,且吃起來十分舒適。
朝廷分給寺田,僧侶們不用交賦稅、服徭役,還享受著百姓的香火,日子過得比誰都舒服。
其中有些大寺,由於僧人眾多,結交了不少士紳、富商、官宦,各種錯綜複雜的利益鏈就出現了。
俗世的宵小便趁勢涉足這片淨土,與寺院的收入掛鉤,以寺院為中心,榨取更多的錢財。
正因為如此,那些流民、逃犯都剃度為僧,以此來逃避朝廷的追捕。
寺廟收留罪犯、霸占良田、掛靠耕地、放高利貸、奴役百姓······試問:這是在修行佛法?不!這是公然與朝廷作對。
長此以往,整個國家還怎麼發展。
所以說,看似超脫世俗的宗教,實則與國家的興衰、百姓的福祉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