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談話(2 / 2)

他知道眼前的這批人能來漢諾威國際農機展參展,肯定都是國內農機行業內的佼佼者。即使他有來自後世的見識,但終歸不是專業的,專業性上肯定比不過這些人。

但機會是拚出來的,郭陽一直便是敢為人先的性格,不然他前世也不會一畢業就去自己承包土地搞種植。

所以,他在眾人的麵前表現的很自信。也必須自信,因為他接下來還有其它事想通過這行人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而張劍君聽郭陽表達了自己的感觸後,也對他表示了認同。

他是農業機械化司的副司長,對於國內的農機情況,現場沒有人能比他更清楚,甚至很多數據他都能做到如數家珍。

比如說2001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5.48億千瓦。

比如說農機產品的平均進口稅率隻有6.5%,下降幅度高達

而且國內的農機也有出口,主要是向東南亞和非洲出口比較低端的手扶拖拉機、內燃機等,出口金額也有4億多美元。

張劍君感興趣的問道:“看伱的年紀也不大,是在德國的留學生嗎?”

郭陽笑著搖了搖頭,“我是專門來德國參加農機展覽會的,準備買幾台機械回去。”

“噢?買機械?你是國內來的經銷商?”

隨張劍君隨行的人中,有兩三人露出了訝然的神情。

但郭陽繼續搖頭,開始將自己的部分計劃向眾人說出:“我買機械是準備自己使用的,我計劃在隴省承包改良一批鹽堿地種植牧草,此行也是來這裡看看有沒有合適的機械,。”

隴省?承包鹽堿地種植牧草?

這是什麼奇奇怪怪的想法,人群中不少人不解的看著郭陽。

這明擺著是虧本的生意啊!

“鹽堿地種植牧草?有靠譜的改良鹽堿地方案嗎?計劃種植多少畝?”張劍君也疑惑的看著郭陽。

他倒是知道國內近些年加強了對鹽堿地資源的重視,西北、華北、東北西部和濱海地區也有很多科研人員長期從事相關研究。

但這些目前都還隻是停留在科研層次,推廣的難度依然十分的大。

郭陽在心中思量了下,除了種植牧草外,還要涉及到育種和製種。

但手中的資金在近兩天也快突破了15億人民幣的大關,除去一些用來投資的,至少還能有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