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這次的目標是北美防空司令部。”龍正午看著林銳道。
“北美防空司令部?那不會是在五角大樓的某個房間吧?這也太容易了點。”林銳笑著搖頭道。
龍正午笑著轉身,“就知道你小子沒見識,過來看資料。”他轉身打開了投影機,緩緩地道,“這是一棟大樓沒錯,但是卻跟你說的樣子完全不一樣。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夏延山的山洞裡,隱藏著一座世界上規模最大、設備最現代化的大樓。它就是北美防空司令部和美國航天司令部的夏延山地下監控中心。”龍正午切換著畫麵道。
“這是一個地下設施?”林銳皺眉道。
“沒錯,這個中心地處岩石下500米深處。卻是一個多功能指揮和監測中心,能一個不漏地監視數千公裡外在太空中繞地球運行的8000多個人造物體,包括大約500個正在工作的航天器和7000多個空間碎片。”龍正午緩緩地道。
1957年8月21日和10月4日,蘇聯相繼發射成功世界上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和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美國朝野大為震驚。艾森豪威爾總統急忙下令加快發展洲際導彈和航天技術的步伐,同時要求加強空中防務,補充和新增加對洲際彈道導彈的監視和警戒能力。
為了有效地監視和警戒可能來自蘇聯的彈道導彈和遠程轟炸機的襲擊,美國和加拿大兩個北美國家,於1958年5月12日簽訂一項協定,成立聯合防空機構“北美防空司令部”。這個司令部至少需要建立一個預警監視網和一個數據處理與監控中心。
預警監視網由分布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境內的預警雷達組成,密切監視可能來自北方的蘇聯彈道導彈和飛機。數據處理與監控中心要求設在靠山隱蔽、易防禦、難摧毀的地方。同時要考慮監控中心這種要害部門必須遠離其他軍事基地、工業中心等戰略目標,尤其要考慮能經得起蘇聯核武器的攻擊。
根據這些要求,美國防部組織專家進行考察、調研、論證,最終決定將新的監控中心設在夏延山的山體內。夏延山位於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市的西南郊,是一座並不太高的山,雖然海拔2400—2500米,但與當地地麵相對的高度不過600—700米。山體全部由堅硬的花崗岩組成,形成一道堅固的天然屏障。
1961年5月,地下監控中心破石動工。首先,從夏延山的半山腰處,向裡挖出一條長05公裡、寬度和高度各約15米的主隧道。接著,在隧道儘頭的山體深處,開挖出一個底麵積約為2萬平方米、高約25米的巨大人工洞穴,另外,又開辟了幾條通向山外的輔助隧道。僅挖掘工程一項就花費了2年時間,挖出的岩石約有60—70萬立方米。
1963年6月開始,,美國軍方在大洞穴裡建造15座大樓。大樓的結構,包括牆壁、地板、天棚、走廊和樓梯等,全部由20—30毫米的鋼板拚焊而成。每座大樓底部由近百枚大型彈簧支起,以抵抗天然地震或遭到核攻擊時的強烈震動。
大樓的頂上和四周都有厚達數百米的岩石包圍,形成堅不可破的掩體。通往洞外的隧道,裝有2道厚達2米由鋼筋混凝土製成的大門。關閉後使洞裡與外界隔絕,在受到核攻擊時,足以阻擋衝擊波、熱氣流和核輻射的侵入,保證大樓安然無恙。”
“我去,這可真是大手筆了。”林銳一陣苦笑道。
龍正午一笑道,“確實是大手筆,但是當年冷戰時期,比這更瘋狂的行為都有。而且,麵臨21世紀攜帶高當量核彈頭的精確打擊武器日臻成熟,美國人也不無擔憂,這個被岩石包圍的地下建築亦非固若金湯,萬無一失。尤其他們擔心如果有人存心潛入的話,所以他們一直擔心這個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會存在安全隱患。”
“所以找我們進行防衛評估?”林銳歎了一口氣道,“我還以為是個美差,結果是塊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