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遠比各方勢力更快地得到了消息,是大學士黃淮通告的,京師方倉公孫堂再用飛鴿傳書先一步送達。
作為朱棣的第二次禦駕北征,陣容遠比過去更加浩大,就連視為大明秘密武器的神機營,也將全員出動。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支使用熱武器攻伐的部隊,將徹底改變大規模交戰規則,也奠定了大明永樂年間,對周圍一切番邦的統治地位。
麵對這樣的結果,林川隻能感歎,馬哈木父子這一對作死小能手,終於還是得罪了那個他們得罪不起的男人。
從四月開始,瓦剌大軍加快了對韃靼攻城掠地的步伐,三十萬大軍兵分兩路,一半駐紮在了臚朐河沿岸,嚴防大明可能出動的救援兵團,另一半則高歌猛進,向北一路驅趕韃靼各族勢力,甚至是不兒罕山周邊的牧民,也是望風而逃。
但很可惜,這一戰並沒有馬哈木所想象得那麼順利。重新團結在阿魯台身邊的韃靼各部找回了昔日的勇猛。
他們用迂回穿插的戰術,不斷襲擾瓦剌進攻大軍的糧草部隊,加上6月的暴雨連連,極大延緩了他們的推進速度。想在入冬以前,將其全部趕出草原,已經變成了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而在6月底時,更壞的消息傳來,朱棣親派的欽差太監海童公公來到了瓦剌的行軍大營,宣讀大明皇帝對順寧王的斥責禦旨。通篇沒有一個臟字,卻是把膽大妄為的馬哈木罵了個狗血噴頭。
朱棣大概的意思很簡單,如果現在放了大明使臣,鳴金收兵回北部待著,恢複向朝廷納貢,並且親自帶兒子到京師負荊請罪,朱棣尚且能當沒事發生過。
他還是大明分封的金紫光祿大夫、順寧王,繼續享受藩王的待遇。如果任意妄為,那就自求多福。
此禦旨,堪稱大明版的“勿所謂言之不預也”,對馬哈木與巴噶木的心靈衝擊相當巨大。
就像一位久經沙場的拳手,經過一連的勝利而自感無比強大時,那不敗的拳王卻走到了他的麵前,讓他試試自己的斤兩。
說不怕,那是假的,至少權衡再三,馬哈木當即釋放了被扣押的大明使臣,讓他陪同海童公公回京師複命了。
馬哈木也懇請海童公公帶話回去,瓦剌大軍已外出多地,此刻召回需要時間,並承諾在入冬以前,一定退回己方屬地,到那時再親自護送納貢上京,跟聖上解釋這一連串的行為。
說穿了,他還期待大明並不敢輕易用兵入蒙,畢竟現在已經快7月了,等時間一到10月,開始降溫,草原的冬季也就差不多來了。
沒有什麼大型軍隊能在雪原上長期作戰,不管是消耗還是死傷都是無法承受的。他在賭大明隻是在嚇唬他們,至少在今年冬天前,是不會出兵進駐草原的。
但他終究還是低估了大明皇帝的決心,還有想乾掉他的欲望。
瓦剌韃靼的紛爭,誰輸誰贏一點也不重要,讓草原蠻子言聽計從,才對朱棣無比重要。
他們本該對大明鐵騎抱有敬畏之心,因為沒有敬畏之心的蠻子,都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