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兩大模型(1 / 2)

“終於又等到和徐教授你合作的機會了,陳教授和高教授已經在會議室了。”

2009年2月11日,周三,空間技術研究院樓下。

時隔這麼長時間,身為助理研究員的肖信斌再次看到徐源,臉上堆出著肉眼可見興奮的笑容。

打完招呼問候了一句,便作勢走在前麵帶路。

對此徐源也是回以微笑,邁步跟著肖信斌上樓前往會議室。

還記得因為嫦娥一號探月衛星軌道的事,他被許崇興推薦過來幫忙。

當時首次來到空間技術研究院,正是肖信斌從樓上下來接他。

屬於那種開朗熱情的性格。

儘管如今他的身份稍微有些變化,成為了箐華大學數學院正教授,以及錦城飛機設計研究所研究員,但兩人交流起來感受依舊如初。

所以他也樂意和肖信斌多交流,路上詢問起空間環境監測信息的事。

“院裡對空間環境,相關專業部門的監測信息搜集的怎麼樣了?”

要想保證航天飛行器和載人飛船,在複雜多變的空間環境中精準對接。

就必須對空間環境模型深入分析研究,通過大量收集國際上相關專業部門監測信息,開展空間環境使用參數的預估。

並且還要進一步對空間環境模型創新。

他這半個月的時間裡,雖說人並沒有在空間技術研究院。

也未開始對空間對接軌道的計算,但卻思索著具體的解決方案。

此次天宮一號和載人飛船對接,主要是驗證空間軌道對接技術。

但更隻是一個開始。

畢竟一個百分百完成度,能夠投入使用的空間站包括核心艙實驗艙,以及光學艙貨運飛船載人飛船等多個飛行器組成。

這就代表空間軌道對接技術,是一項需要頻繁使用的重要技術。

因此他不能把目光放在這次的對接成功上,否則那便是治標不治本。

必須要保證今後每次飛行器的對接,都可以做到百分百精準對接,隻有這樣才能算是稱為成熟的技術。

好在他如今腦海中掌握的大量知識不是白費的,這些天在時不時進去深度學習狀態後,思維加快碰撞之下初步誕生了一個方案。

所以他今天才特意來到空間技術研究院,準備針對此方案開始計算。

肖信斌自然不知道此時徐源在想什麼,麵對詢問他沒有任何耽擱,立刻將自己所知道的情況講了出來。

“是這樣的徐教授。”

“這段時間院裡組織了優勢力量,搜集了大量國際上相關專業部門監測信息參數。”

“目前相關參數還在搜集中。”

儘管他有意克製著情緒,但說話時還是能感受到心裡的激動和興奮。

上次因為徐源的幫忙,提出調相軌道並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全部計算,使得他們部門順利完成軌道任務。

要知道本來他們的進度已經落後很多,屬於是拖累了嫦娥一號探月衛星項目的進度。

甚至都做好了因此延遲發射的準備。

當時大家心裡也都頗為自責,可謂是頂著很大的壓力去工作。

結果就因為徐源一個人的加入,便讓情況瞬間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但拿出了更適合且保險的軌道方案,還很快完成計算最終使得探測衛星提前發射。

而這次集團把飛行器空間對接軌道的任務交給空間技術研究院。

他們部門自然又是主要負責團隊。

關鍵所麵臨的壓力要比上次大的多的多。

很簡單。

探月衛星作為國內航天史上首次發射,儘管是一個裡程碑項目比較重要,但就算失敗造成的影響起碼有限不是太大問題。

畢竟根據各國統計的數據,曆史上首次發射探月衛星便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

失敗也權當是積累經驗。

可天宮一號航天飛行器和載人飛船的對接不同,這關係到後麵國家能否搭建自己的空間站。

從組建國際空間站被國際拒之門外,到眾議院簽署文件進一步針對,國內航天事業的發展可以說一直都處在劣勢中。

隻有搭建出屬於自己的空間站,才能讓海外知道先前的決定日多麼錯誤。

總之彆人越不希望你能做到,那便偏要做到。

外界不是說獨自搭建空間站是不可能的事情,屬於非常愚蠢的做法。

更不可能掌握空間軌道對接技術。

那麼當這些全都變成事實時,不知道真正愚蠢的又會是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