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氮化镓有源相控陣雷達【求訂閱】(1 / 2)

“這是我們初步拿出來的,激光係統設計方案,麻煩徐教授先看下。”

“有不合適的地方儘管說。”

2015年6月17日。

周三。

臨近端午佳節,徐源卻被趙翔教授,邀請到箐華物院研究室。

參與穩態微聚束,測試實驗的激光係統開發會議。

在差不多之前的三個月時間,徐源配合趙翔先後徹底完成了,實驗的理論分析和物理設計。

隻需要再解決用於測試實驗的激光係統設計,便能夠正式使用儲存環,完成穩態微聚束的工作機理驗證。

屆時才能證明自己的概念。

並進一步發掘其中價值,在國內建造自己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

省得進行這方麵的研究,還要跑到海外,借用彆人家的儲存環。

驗證穩態微聚束,實驗中研究團隊需要借助波長特彆的激光,操控儲存環內的電子束,使電子束繞環一整圈後形成精細的微結構,也即微聚束。微聚束會在激光波長,及其高次諧波上輻射出高強度窄帶寬相乾光。

實驗通過探測該輻射,來驗證微聚束的形成。

因此激光係統的設計比較重要,這是能否成功驗證穩態微聚束的前提。

現場除了趙翔和徐源外,還站著幾位博士生,都是趙翔帶的學生。

他們出現在這裡,倒不是說能給項目幫忙,主要是不希望學習機會。

這幾個月通過和徐源的交流討論,趙翔對徐源的高能物理水平很是佩服。

甚至有時,都會出現中自愧不如的感覺。

尤其某些思維上麵。

明明自己在高能物理領域,都已經研究了半輩子。

還經常到海外訪問,汲取海外的先進經驗,結果某些理解還比不過徐源。

若徐源擅長的領域是高能物理,這也就罷了,權當做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關鍵徐源擅長數學。

所以想到今天討論的內容,他便特意把自己學生喊了過來。

剛好能聽下徐源的講解。

提升自身認知。

好對物理有更深的理解。

徐源剛進來時,便注意到了這些學生,幾雙目光全都直勾勾盯著他看。

絲毫沒有轉移過視線。

似乎生怕不認真,不小心錯過什麼重要內容。

當然他並沒有多說什麼。

目前自己在學校裡,還未帶過研究生博士,隻是有時給學生指導下論文。

真有人能從他身上學到些東西,他心裡是高興的。

接下來的時間,徐源也不再遲疑什麼,接過設計方案認真查看起來。

這時整個研究室,則顯得非常安靜。

尤其幾個博士生,大氣都不敢出,生怕打擾到徐源。

他們很清楚,今天的機會有多麼寶貴。

要不是有導師牽線,想坐在這裡隻怕沒那麼容易。

誰不知道徐源如今的名氣,年僅三十歲便在多個學科領域,取得彆人望塵莫及的學術成果,就連很多教授都希望和徐源交流討論。

徐源自然不清楚,現場幾人是怎麼想的,同時也根本不會在意。

哪怕發出動靜,也影響不到他。

目光落在設計方案上,很快便沉浸其中,注意力高度專注起來。

進入到深度學習狀態。

整個人的感知早已和外界脫離,視線中仿佛就隻剩下設計方案。

趙翔注意到徐源認真的狀態,心裡也頗為羨慕。

能這麼快沉下心,哪怕後天自行訓練,也很難能達到這種程度。

唯有天賦出眾方可。

不得不說,趙翔不愧是提出了穩態微聚束,在激光係統設計上,確實讓人挑不出毛病。

基本都符合相關實驗驗證理念。

最終在波長上麵,徐源稍微組織下語言,收回目光後說出自己看法。

“這份激光係統設計方案沒問題。”

“特彆是趙教授你熟悉柏林儲存環,可以結合儲存環進行設計。”

“以求讓驗證實驗更順利。”

“倒是在激光波長上麵,我有些更適合的想法。”

“可以將波長保持在最適合的納米長度。”

趙翔把徐源的話悉數聽進耳中,對徐源認可這份設計方案暗自欣喜。

同時得知激光波長問題後,臉上表情更是浮現出期待之色。

連忙示意道:“徐教授儘管說,剛好我們討論下。”

話音剛落又扭頭看向那幾位博士生,不忘特意囑咐了句。

“你們都要好好聽,徐教授的指導,其他人可沒有這種機會。”

“導師放心,我們肯定認真聽講。”博士生齊聲道。

“不用這麼嚴肅,當做正常討論就好。”徐源聞言連忙擺擺手說。

接著便也不再耽擱什麼,當即結合趙翔的設計方案講出自己的想法。

能看到滿臉認真的趙翔,聽完後眼睛越來越亮。

顯然也意識到了徐源的方法價值。

後麵更是主動參與討論,和徐源進行更詳細交流。

最終這場激光係統設計方案討論會議,足足持續了快三個小時。

快到吃中午飯時才結束。

不過收獲也是良多。

趙翔對激光係統設計方案,不但進行了優化,對後麵的實際驗證也更具信心。

……

接下來的時間,趙翔研究組也很效率,完成激光係統後便開始和柏林方麵對接。

準備著手進行驗證實驗。

儘管這個流程不會很快,還涉及到和儲存環的對接工作。

但在趙翔看來已經非常迅速,幾個月的時間便有可能讓概念變成技術,這在他以前的項目上,可以說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對此趙翔將功勞歸咎到徐源身上。

畢竟要不是有徐源的幫助,實驗進度不見得會這麼順利。

事實證明楊老的眼光確實不錯,給他推薦了一位很適合的幫手。

而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海外的儲存環,和自家的東西肯定不一樣。

需要照顧對方的科研時間項目,很多時候哪怕這邊準備妥當,也必須浪費時間耐心等待下去。

隻有儲存環空閒下來的時候,才能給趙翔他們驗證穩態微聚束概念。

不出意外的話,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多次往返兩地。

因此具體的驗證環節,徐源並不參加。

有趙翔全權負責即可。

反正麵板進度條在那放著,穩態微聚束概念的驗證成功。

是板上釘釘的事。

最該考慮的,是如何進一步,發揮這項技術價值。

就這樣。

當時間來到月底,趙翔研究組便前往柏林,首次開始實驗的事。

至於徐源人則在金陵市。

自從上次隱身無人轟炸機首飛成功,並表現出了優異的隱身性能,使得國內最先進的地麵雷達模組,都沒法在短距離發現。

這對張光意院士所負責的地麵雷達研究團隊,可以說是不小的打擊。

他們主要負責的項目便是地麵雷達模組,能夠依靠雷達車快速布置。

在戰爭時期,負責偵查敵人的飛機,確保範圍內的安全性。

所以在他們眼中,根本不管國產隱身飛機的,隱身性能有多優秀。總之隻要掠過地麵雷達範圍,就要被及時偵查發現才行。

如果做不到這點的話,不是說明飛機隱身性能多麼優秀。

而是他們的地麵雷達車不夠先進。

也隻有這樣的高標準嚴苛要求,才能保證地麵雷達的強大性能。

就拿先前剛成功首飛的,國產隱身無人轟炸機。

單論其隱身性能,或許能排到全球首位,但海外的幽靈戰略隱身轟炸機同樣不容小覷。

其同樣隻有0.01平方米的雷達反射麵積,就如同天空中一隻麻雀。

必須研發出更加強大先進的地麵雷達,才能保證讓幽靈無所遁形。

為此張光意帶領團隊,在最近這段時間內,都在想辦法提升地麵雷達的性能。

儘管已經順利明確了方向,卻仍存在些問題,導致暫時無法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張光意便想到了徐源,所以特意發出邀請。

希望能尋求徐源的幫助。

畢竟誰不知道,當初正是徐源為殲20設計有源相控陣雷達,使得國產雷達技術迎來新的突破。

徐源接到張光意的消息時,剛好趙翔這邊準備出發去實驗驗證。

想到自己沒什麼要緊的事,便同意了下來。

對於國產雷達的研究,他還是比較重視的,具備著很高的戰略意義。

地麵雷達能變得更加先進,便可以使用到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上,使得飛機的雷達探測距離更遠。

如此麵對敵機的時候,優勢也會更加明顯。

好比目前國內最先進的五代隱身戰鬥機,若雷達在原本程度上再次加強,其所能發揮出來的戰鬥力,想必會實現全球斷層領先。

遠遠超過海外的其他戰鬥機型。

於是在專職司機王飛的陪送下,徐源很順利便到達了金陵市。

並直接前往第十四研究所。

作為電子科技集團旗下重要研究所,主要從事微波通信計算機等領域研究。

是國內雷達工業的發源地,諸多新型高端雷達裝備的創始者。

當徐源到達目的地,剛從車上下來,便看到了視野中前來迎接的熟人。

站在首位的正是張光意院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