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麼做是絕對正確的。
但是,在高宗皇帝時期,這個時候的文成公主無法掌控吐蕃的局勢,兩地之間的關係漸漸地發生了變化。
原有的和平關係,沒有辦法得到維持。
因此,兵戈之災如同濃濃黑雲壓城一般,籠罩在邊關將士的頭上。
在經過綜合權衡和深思熟慮之後,王孝傑把一份非常重要的塘報交給了趙勇。
可是,趙勇生死不明,而且朝廷並沒有答複趙勇的請求。
所幸,朝廷要求王孝傑在處理邊關事務之後,進行回防休整,這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安西四鎮暫時處於穩定狀態,鐵勒已經被消滅,突厥的實力得到了削弱,吐穀渾剛剛興亡於吐蕃。
目前最為強大的就是吐蕃,隻需要對吐蕃進行防守就可以了。
因此,安西四鎮目前還算得上是比較安全的。
在這種氛圍之下,就有必要加強整軍經武,休息一下。
所以,王孝傑將軍的前鋒已快抵達散關,據前方斥候報告,距離散關大約還有五十裡路。
這就是說,他的部隊即將抵達散關。
不過,為了讓散關的張懷德有所準備,他通過驛站快馬將信息發給了張懷德。
所以,張懷德這才早早布置,隨他一起回防散關的大概有三五百個將士。
這些將士,都是他精心挑選出來的關中健兒。
不過,這些將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年齡都比較大。
說難聽點,就是兵油子。
他們在外麵行軍打仗,也喜歡乾些偷雞摸狗的勾當。
古代的戰爭,大多有大索三日的陋習。
王孝傑之所以選中一些年齡較大的將士回防,是因為他考慮到這些將士都有了家室。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由於常年征戰在外,過著這種九死一生的生活,家中有父母、大人小孩的應該甚是掛念。
他想回防之後,計劃讓這些將士退役,給他們賞賜幾畝薄田過日,這也是唐朝皇帝體恤民心的一種做法。
很快,就有斥候來報。
“將軍,我們離散關還有三十裡!”
王孝傑拿出一張地圖,然後收了起來。
下馬之後,登高看了看前方,又看了看後方,他又看了看天,對副將張雲逸說道:“現在天色已晚,我們先就地紮營等。第二天天亮再起程。”
“是,將軍有令,就地紮營,各自安歇!”
那些將士非常開心,因為他們離家已經越來越近了。
每走近一步,他們的心都繃緊一分。
不過,儘管開心歸開心。
但是,他們目前在軍中的待遇是很差的。
這裡所講的軍中待遇就是吃食,因為後勤物資非常緊張,他們目前吃的是一種西域常見的食品,那就是饢。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饢。
饢通常在剛剛烤製出來之時,是非常香甜的,而且也很有胃口。
古時行軍打仗,通常吃半邊饢,然後剩下的就可以揣在懷裡。
而且這種饢還可以隨身攜帶,保存個十天半月是不成問題的。
兵士行軍打仗,所攜帶的糧食是非常寶貴的。
所以,對於王孝傑這種愛兵如子的將軍來說,他儘量地保證將士的糧食供給。
可以說是與他們同甘共苦,因此也就得到了將士的愛戴。
不過,曆史似乎開了個玩笑。
也就是過了一年之後,他居然乾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
當然,這種驚天動地的事,趙勇一定是親曆者。
“將軍,我們老兵想請你與我們同樂。”一位兵士跪在地上,對王孝傑說道。
“你這是何意?”
“我們都猜到了王將軍的意思,把我們這些老兵帶回家。然後,想給我們和妻兒父母團圓的機會,所以我們真的非常感激王將軍。”
“快快起來!”
“將軍,以後恐怕沒機會了,我們想請將軍跟我們一起痛飲!”
“這恐怕不行。雖然目前已經暫時沒有戰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將軍說的也是,不過將軍也不要擔心,我們不是有衛兵把守嗎?時刻保證將軍的安全!”
“還是免了!”
王孝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事。
因為,隻有時刻處於神經高度緊繃的狀態,這樣才能夠保持戰鬥力。
如果萬一出了個萬一,這樣就可以馬上進入應戰狀態。
這就是所謂的接戰狀態。
“諾!”
“既然將軍如此通情達理,那我們也沒什麼好說的。”
兵士看到王孝傑將軍如此勤勉,且愛兵如子,也都非常感激他。
如果不是因為年齡大,想必應該還是會繼續跟著將軍,繼續在外征戰的。
這一時期的官兵關係,還是非常融洽的。
因為,大唐王朝來到了曆史上最為強大的時期。
經濟力量非常發達,相應的軍事力量也有源源不斷的資源可以支持。
目前,帝國麵臨的形勢,還有東北高句麗殘餘勢力。
一度雙方打得有來有回!
此前,高句麗和半島上的另外兩個政權形成了掎角之勢,彼此之間的矛盾也很大。
唐朝利用彼此之間的矛盾,實現了各自的戰略目的。
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其部隊有二萬鎮守其地。
高句麗末代國王寶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虜!
根據司馬光《資治通鑒》的記載,高句麗貴族及大部分富戶與數十萬百姓被遷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國各民族中。
另有部分留在遼東,成為後來渤海國的臣民,而其餘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羅。
但是,此地近期還不太平。
至於西北,則處於中原政權和邊陲的少數民族政權的對峙關係,彼此之間互有攻守。
當然,唐朝作為最大的力量,對周邊的吸引力是非常強的。
兵士們都非常遵守紀律,看到自己的主將,還是堅持不懈不放鬆警惕。
他們也沒有燃起篝火,一醉方休。
很快,兵士們都回各自營帳休息了。
營帳之外,是來回走動的守衛兵士。
這些兵士看上去一個個雖然有些疲憊,但是精神狀態卻還是非常飽滿的。
因為,他們都意識到,每走近一步就距離妻兒老小近了一步了。
接下來,他們應該就可以享受天倫之樂,過著田園生活了。
在唐代社會中,田園生活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
因為重農抑商!
經商者反而過得非常的糟糕,完全不是後世戲說的那些。
儘管掙錢,不擔心餓死。
但是,經商者很容易被歧視。
他們的子女不允許從商,甚至連從軍都不允許。
而廣大的農民,雖然是個罵人的詞彙,但是封建國家要想有一番作為,還是要靠這些農民或者是田舍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