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嬤嬤親自送的林氏出宮門,一路上也沒少被林氏嘮叨,這林氏是真沒想到董太後會不管她的親孫女啊。所以對著魏嬤嬤那也是矮氣了三分,嘮叨的時候那也是輕聲細語的。
魏嬤嬤就不吭氣,隻是聽著,時不時撿不重要的詞彙安慰兩句林氏。
林氏被送出宮門坐上自家的馬車,那臉就陰沉了,隨後就啐了一口:老不死的這是打算安享晚年不顧及董家了不成?看她回去怎麼跟當家老爺說道說道。
魏嬤嬤回去見太後,有些擔憂:“娘娘,董國公夫人隻怕是怨恨您了。董國公該不會也是這樣想的吧?要真是,那董家以後的路可就艱難了。”
魏嬤嬤跟著董太後風裡來雨裡去的,什麼不知道?什麼看不明白?
董太後換了個姿勢還是躺在羅漢床上曬太陽:“董家早就站在了懸崖邊上了。被折騰一下也好。董家要是能自此知道收斂一下,那哀家就是現在死了那也能閉眼了。”
魏嬤嬤沒敢在說話,躬身退下了。
董太後則心裡想著,她時時刻刻的憂心著董家,隻怕董家早就不滿她的所作所為了。
近三十年來,董太後可是自己在壓製著董家,她那當了家主的大侄子,可沒少為此抱怨她這個姑母呢。
董國公府,林氏回去就直接去了前院自家老爺的書房,隨後添油加醋的編排了一頓董太後,董國公哪裡不知道自家女人的嘴是個什麼德行?
聽到正題後就不耐煩的把林氏給趕回去後院了,隨後董國公就沉著臉一個人在思考著董太後的話。
林氏進宮沒幾天,董國公府就同意了安親王府退親的要求。一下子,董國公府門上來求親的隻剩下一些歪瓜裂棗了。
看似一個個都是皇室宗親,可都是不出眾,手裡沒實權,隻靠著爵位給的那點兒俸祿,活的還不如一個富商家裡滋潤的皇室宗親們了。
林氏為此病倒了,閉門謝客,誰都不見,那位被退親的董家小姑娘自從被退了親之後已經尋死膩活好幾回了。
這退親的風波那可是在京城裡被說道了好幾個月。
可不是要說說嗎?董家的親,誰敢退?安親王就敢。
出嫁後的董家女誰敢羞辱?寒王府就敢。
這董家輝煌了幾十年,掌控了小半個朝廷的權勢,沒承想董太後還在呢,就走了下坡路了?
這些猜測和風言風語那可是持續了好幾個月。一直到二月過年的時候都沒停歇下來。
也是,古代人沒什麼樂子,聽見點兒大戶人家的隱私,可不是能念叨好久嗎?
而靖安長公主府此刻顧不上看彆人的樂子。
阿禪當初要做的那場法事,在小年二十三這天總算是能完成了。
靖安長公主母女倆,加上臨近過年已經放了假的青哥兒一起,一家四口一起去了雲隱寺做最後的一場超度法事。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