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 5 章(2 / 2)

皇太弟 蜀江春水 6089 字 8個月前

同理,大臣們的行為也受皇帝所製,得接受監督部門的監視,要是被查出貪汙受賄,甚至是叛國。

皇帝就能直接判他們死刑,不會因為大臣們求情就放他們一馬的。

大秦不接受人情關係,該怎麼判案就怎麼判,大秦法律高於皇帝和眾臣。

不然秦昊也不會處處對貴妃忍讓了,因為他還用得上太傅,需要他在朝堂上出力。

雖然這樣看著秦昊對自己的女人很渣,但是在國事上他不渣就行了。

帝製時代,不能用未來的製度要求皇帝。

想要皇帝從一而終,除非帝製完蛋,不然光是士族們聯合起來就能推翻大秦。

當初的太祖正是因為沒有辦法實現民主,才不得不選擇了妥協。

同時為了限製大臣和皇帝的權力,不讓他們手中的權力過大,太祖製定了許多法律。

皇朝的滅亡,與土地有很大的關係。於是太祖針對土地,做出了一些改革。他作為開國太祖如果不選擇做的話,後麵的皇帝執行起來隻會更難。

其中一條就是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規定了每個官員的名下隻能擁有一百畝土地,超過就是犯法。

士族沒有了特權,這樣做自然是得罪了那些世家勳貴們,所以太祖的名聲在本朝不太好。

之所以能把這些法律留下,還是因為太祖手中的刀很硬,那些貴族和世家被殺怕了,不得不交出多餘的土地,讓太祖分給沒有土的百姓。

後麵五年清查一次土地,如果百姓手中的土地少了,那麼對不起皇帝就該舉刀了。

軍權一直被握在皇帝的手中,雖然大將軍位高權重,但是想要調動軍隊,是需要得到皇帝的同意才可以調動。

因此百年來,大秦的稅收隻要不是天災過多,是可以支撐一個國家一年開銷的,甚至還有盈餘。

國庫每年也要盤賬,庫裡的白銀要和賬本對得上,不允許大臣向國庫伸手借錢。

因為大秦官吏的俸祿是足夠他們養家的。

七品縣令的月俸是二十兩,隻有白銀,沒有祿米和布匹。

主要是這樣發放省事一點,讓官員自己拿著銀子去采購,也免得賬本難算。

然後一年下來加上年終獎這些,七品縣令可以拿到三百兩左右。

這完全可以支撐一個官員家庭的開銷。

因此,大秦對貪汙犯的處罰也重。除了坐牢沒收家產和罰金外,他的家人和宗族五代內不允許科舉。

哪怕是世家,五代不允許科舉也得完蛋。

因此在貪汙這一塊,官員們是比較慎重的,因為他們不敢保證自己貪汙的事不被發現,不然他的家人和宗族都會因此而受到牽連。

這一招比全家砍頭還要狠,因為連宗族都被牽扯進去了。所以官員想貪,他的宗族會盯著他們,不讓他們貪。

古代宗族很多時候說話比國家法律還要有用,既然這樣那就整個宗族一起處罰吧!

太祖這一招不可謂不狠,為了不被連累,宗族會替大秦盯著官員的。

要問秦宸為什麼對開國的事這麼清楚,那就不得不提秦昊這個皇帝大哥了。

可能很多話皇帝不能對大臣說,不能對後宮的嬪妃說,更不能對他那些成年的兄弟說,於是隻能對他一個不懂事的小奶娃說了。

聽得多了,知道的自然也就多了。

雖然他還隻是個會吃奶的小娃娃,可知道的秘密除了皇帝也就他最多了。

皇帝手中有一支太祖建立的暗衛軍團,除了保護皇帝外,還有監視整個大秦官員們的作用。

太祖對大臣和世家貴族們,非常的不信任。

這種不信任,一直到太祖死去都沒有消除。甚至為了醒示後代,還留下了太祖日記,叮囑後代不要太過信任世家和勳貴他們。

要做一個全心全意為百姓著想的皇帝,這才是明君該有的素養。

這些事都是從秦昊的嘮叨中秦宸一點點分析出來的。

大臣、世家和勳貴不能理解太祖,覺得他的不信任可能是因為出身微寒導致。

世家瞧不起太祖,這件事從沒有掩飾過,甚至還有人寫詩說了出來。當然他們的下場也不怎麼好就是了,畢竟是太祖哪怕是太宗皇帝這些後代,都要維護自己的祖宗。

世家以為太祖是因為沒文化,沒底氣,不如世家才會不信任他們。這麼一想,世家更瞧不上太祖了。

隻有秦宸明白並不是這樣的,而是太祖知道另一個世界華夏的發展,才會生出這種不信任。

雖然秦宸承認,世家和勳貴裡也有好的。可是相比這些好的,還是不好的占了大多數。

比起愛國,他們更愛自己的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