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孫是成川都的一個清潔工,他每天的工作是拎著一個夾子在大街上轉,尋找那些機器人清潔工找不到的細小的垃圾。
這天,小孫在走路的時候一不小心撞到了一個行人。
“傻逼!沒長眼睛?”對方氣憤地罵道。
“對不起,先生,我不是故意的!”小孫急忙道歉。
“對不起的事少乾點!”對方不依不饒地罵道。
小孫感覺很鬱悶,一股火湧上心頭,他真想上去扇那個人幾巴掌。
“看什麼看?你還不服氣?”對方繼續很粗暴地罵道。
“你她媽有完沒完?”小孫終於忍不住了。
“怎麼地?想練練?”對方向小孫走了過來。
小孫怒火中燒,放下手裡的夾子,迎著那人衝了過去,幾拳就把對方打倒在地。
那人一看自己不是對手,灰溜溜地就跑了。
第二天,小孫就感覺有些發暈,他感覺自己可能得了那種急性腦萎縮。於是便到醫院檢查,結果醫生說他真的得了急性腦萎縮,需要被隔離。
他感到很沮喪,給家裡打了電話,便被收進了傳染病隔離中心。
他住進隔離中心的第二天,便發現了一個特殊的病友,就是那個在大街上與他打架的人。
那人也認出了他,感到很不好意思,主動來跟小孫打招呼。
“你好,你也進來啦?”那人羞愧地說。
“你也剛得的?”小孫問。
“是呀,我跟你打完架第二天就覺得頭發暈。”那人一臉無奈地說,“醫生說,得了這個病如果保持情緒穩定,對病情有好處。”
小孫是個很開朗的人,在隔離中心沒事的時候就找人聊天,他發現好幾個病友都是在發過火之後得的病,於是他就開始懷疑,這個病可能與發火有關。
他開始找更多的人聊天,於是他真的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這些病人在發病前一般都是吵過架、打過架、發過火。
他調查的人越多,越堅信自己的猜測。
於是他在全民創新APP上發起了一個問題:“我懷疑得急性腦萎縮與憤怒有關,請更多的人求證!”
他的這個問題發出後,很快就被大家回複頂到了頭條。
越來越多的人回複是,自己也是在發火之後發病的。
很快,這條問題被係統轉變成新聞向世界推送,引起了醫學專家們的重視。
一些醫學專家在經過調查之後,也得出了與小孫同樣的結論。
於是,世界衛生組織便向全世界發布預警信息,告訴全世界,發怒有可能是急性腦萎縮的誘因,勸告大家不要發怒、更不要打架。
果然,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開始傳播這條消息後,急性腦萎縮的發病人數開始變得越來越少,幾乎可以說是被控製住了。
於是,各國便結束了對急性腦萎縮病人的隔離,因為隔離根本沒用,隻要不發怒,一般病情就不會爆發,或者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