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關係(2 / 2)

“我懂了!她是不是覺得陳東來對你有意思啊?”

王雲芳長長出了一口氣:“小團體已經行成了!明麵上,是咱們倆北京來的,和他們四個黃原知青兩個;但實際上,可能是三個,或四個。人家玉秀姐和範成功不想摻和這種破事兒。”

“柳娟是不是剃頭挑子一頭熱?”鄭衛民覺得有些奇怪,因為他沒有見到聽到陳東來主動提起過柳娟。

王雲芳小聲說道:“誰知道呢?陳東來的心思就不在這裡,可能這兩年就準備回城;到時候帶著柳娟,這就不好辦了。”

“柳娟估計也能想到,所以會儘力表現一把,多往陳東來那邊站,增加分量。”

“明兒到陳東來去打豬草了,咱們就看看柳娟幫不幫忙吧。”

“肯定幫啊!”在陝北插隊的日子甚是無聊,鄭衛民覺得自己也變得開始期待八卦了,這種苗頭很不好,但他又控製不住。

第二天,柳娟果然跟著陳東來去打豬草了,而且背回來的份量遠比陳東來要多。

吃飯的時候,王雲芳和鄭衛民使了個眼色,一切儘在不言中。

鄭衛民覺得王雲芳說的不假,就光是打豬草,知青點就分了三撥人。

日子枯燥且乏味,每天醒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飯,打發時間的方式也很無聊,鄭衛民的選擇是給小孩子們講曆史故事。

有的時候,村裡的一些大人也會過來聽,並且發表一下意見,但他們講的都是野史,非常野!

比如蔡文姬在匈奴跟了幾個男人,曹操睡了太後,關羽睡了貂蟬……一個個滔滔不絕,唾沫橫飛,仿佛身臨其境一般。

鄭衛民可不敢讓小孩子們聽這些,經常把話頭給岔了過去;次數多了,便在村裡人那邊贏得了一個“麵皮嫩”的評價。

徐秀蓮也經常過來聽鄭衛民給孩子們講曆史,在大隊的小學裡,這些都是副課,老師們並不上心。

一開始的時候,她也沒上心,權當一個樂子——在大隊裡的娛樂很是有限,一年到頭可能也沒有一場電影看,消息的來源隻有廣播。

她又不像男人們可以去下象棋,縫紉上的活她也做不來,便過來聽鄭衛民白話。

剛聽的時候還不覺得什麼,但聽著聽著她就感到不一樣了;鄭衛民講的很細致,他會有自己的演義成分在裡麵,要不小孩子們才不來聽呢。

但鄭衛民對一些大事件的發生時間記得特彆清楚,比如公元184年發生了黃巾起義,189年董卓進京。

這兩個時間點說出來的時候,其他的大人小孩根本就沒在意,但徐秀蓮專門回去翻了翻書,竟然還真對得上,這讓她對鄭衛民有些另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