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奇怪,今年好像很低調……到現在也沒接到通知。”
建國三十周年,今年的國慶節是個大日子,大家都覺得應該有點大型活動。
但一直到現在都沒什麼動靜,看來要當成一個普通的國慶節來過了。
黃原的徐家村大隊,徐誌全收到了鄭衛民的信。
“衛民娃對咱們大隊還是很關心的嘛!”徐誌全撮著牙花子對婆姨賀英說道:“你看看,這信又來了。”
賀英認的字不多,看不懂信,隻是說道:“人家衛民有良心,忘不了咱們大隊!這馬上都要收玉米了,附近的幾個大隊可都看著呢。”
“有甚好看的?”徐誌全眼睛鼓了鼓,卻又很得意:“這次一定讓他們把眼珠子都給瞪出來!”
正如鄭衛民所猜,儘管錯過了播種,但在後期的照料上,徐家村大隊的人都非常上心,今年秋天一定是個好收成。
“等收完玉米你再給衛民回信吧。”
“那是自然,要不空口白牙的,我寫什麼?”
徐秀蓮的師專讀到了第三年,讀完大三就要出來工作了;但她自家事自家知,教書這種事情她實在做不來,雖然念了大學,但工作之後可能都比不過人家民辦老師。
周玉秀比她晚了一年,但人家的本事放在那裡,徐秀蓮能感到壓力。
剛一開學,她和周玉秀範成功都收到了鄭衛民寄來的明信片,三個人湊在一起說笑了好久。
但沒過幾天,鄭衛民的信也到了,在打問大隊責任製的狀況。
徐秀蓮沒有隱瞞,把黃原地區的見聞都寫給了鄭衛民,不單單是原北縣,其他的幾個縣也有不少大隊開始了責任製。
“有田專員支持,很多大隊都放開了乾,但有很多公社的領導不太情願,有個順口溜都流傳開來了,叫上麵放,下麵望,中間有些頂門杠……”
信的末尾,徐秀蓮說今年會在秋收的時候回家看看,她要看一看這個不一樣的時刻,等收完了玉米,她會再給鄭衛民寫信的。
不少人都在等著秋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他的地區可能還能打個折扣,但安徽那邊可是最先改革的,他們承受的壓力最大。
不少記者都奔赴安徽,力求在第一時間拿到最準確的資料。
國慶節之前,附小的課餘輔導員報名工作完成,效果比想象的要好;鄭衛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人多了,其二是大家還沒有那麼功利,他們願意多做一些事情。
收到徐秀蓮的信之後,鄭衛民對秋收很是期待。
蔡誌勇同樣期待:“今年秋收結束,報紙肯定會有報道!我要把報紙收好,拿回去給大家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