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坐在一旁也不問彆的,隻問每個人三個問題,京兵猜對了一半,問出身是其中一個問題,之後的兩個問題卻是各有不同。
此時有位京兵來到了宋九麵前,宋九將此人看了看,長得高大,有點兒憨頭憨腦的。
宋九問其出身來曆,對方帶著北地口音,官語說得不夠流利,還有些靦腆,摸了摸後腦勺,說自己是莊戶出身,早在三年前在地方軍軍營裡時,朝中官員去賑災,他立了功,才得以提攜來了京師營。
眼前京兵的來曆與眾多京兵不相差,而經過宋九問過這麼多的京兵後發現一個問題,終於理解秦義敬為何能在京師營裡策反。
這些京兵除了曆練的官宦子弟外,大多人是在各地方軍營裡立了功被提拔的。
京師營在天子腳下,營中京兵最容易得以重用,一旦功夫突出被挑選上,幸運的可入宮成禁衛軍,差點兒也能混過京城守城軍。
除此之外,京兵若執行任務,下去地方軍營也會受到恭敬和看重。
所以京師營就像天下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郎有機會進入國子監是一個道理。
而這些京兵因各自的際遇不同,他們能入京師營多少有些京官的靠山或是當初有過知遇之恩的原因。
而秦義敬策反的這些京兵,正是秦義敬借著京師營挑選京兵的這一規章,這些年暗中利用職權或者利用自己的學生,在各地地方軍軍營裡挑選出色的推薦入京師營,從而培養出自己的勢力。
所以在秦義敬造反的時候,京師營即使有兵符在,仍舊一盤散沙也是這麼一個原因。
讀書郎之中,也有拜大儒為師成為得意門生的,可是文人的嘴,狠辣的心,如秦義敬這樣叛出師門,還反將師門劉氏一族陷害的,這種情況反而更容易在文人中出現。
在軍營裡,地方軍營裡出來的這些京兵卻是粗糙得多,也有些一根筋,往大了說是講義氣,往小裡來說,容易被人挾恩圖報。
宋九問眼前京兵的來曆,便知他突然被說動的把柄在哪兒,從而反思起這京師營挑選京兵的規章是否合理。
宋九借著聽人心聲的先機,順著對方的話問,不過兩三句,就知道此人有沒有參與這一次的叛亂。
甚至宋九還在這些花名冊上將他們入京師營的原由也一並寫了進去。
記錄的文官不知護國夫人的用意,倒也知道花名冊不能隨意給人看到,於是記錄時非常的小心。
宋九就這樣在京師營裡忙碌了三日,終於將花名冊整理出來,宋九也借著這三日在京師營的功夫,將營中規章軍法仔細看過,熟記於心後,開始在規章上提出一些建議,寫成折子,派府衛給太子送了去。
至於京師營裡那些攀親帶故沒有功勳卻還能在營中當官的官宦子弟,宋九直接在折子裡提出罷免。
若想京師營將來成為玄陽城的一道守護屏障,這一次就得狠狠心,真正發揮京師營的威力。
將來再加上新建的神機營,將是天子腳下最好的守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