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期許(五更)(1 / 2)

書籍1398582 道空有壽 4792 字 2個月前

淨樂王宮,明真帝看著入宮覲見的女官景瑜,他一把推掉跟前的奏折,瞪大雙目質問道:“你說啥子?!王兒沒帶回來,你倒要上山修行了?!”

“非是奴婢一人,而是殿外五百餘眾一同山上修行。”

“殿下還讓奴婢攜信一封稟告陛下王後。”

景瑜從袖口取出一方蠶絲織就的絲絹呈遞明真帝跟前。

明真帝看著跟前呈遞的絲絹,隻是扶額歎氣,也不知在想些什麼,一旁垂簾聽政的善勝王後見狀,隻得自己著手攤開供明真帝觀閱。

『父王母後,孩兒忘秋三拜頓首。久不通函,至以為念。食品衣料已然帶到,王兒不甚欣喜。近日一切安好。』

『太和山中,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穀忘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念及此間樂逍遙,平日雖有師尊、小妹作伴身側,卻仍心感寂寥,想是無有誌同道合者。於此還望父王允王兒唐突無狀,還五百壯士自由身且隨王兒修行,山間彆無長物,唯獨山果眾多,好叫父王周知,未免做多無謂之事。』

『山間無事,獨好與獸坐論道言。日久天長,野獸通靈。嘗聞前年國中大旱,縱是而今旱情稍解,民地亦多有荒耕棄廢,想是秋收之前,民生不興。』

『子民躬耕不易,往年賑災,國庫亦無多少陳糧,若是外求,穩定糧價,怕隻怕楚人聞訊起價,距離秋收還有段時日,王兒已遣黑蟻下山幫耕,更兼新培稻種,還望父王告知底下生民早日複耕,秋收之前就可豐收,國內農桑自食其力也好過看旁人臉色。』

『孩兒忘秋,再三頓首以拜。紙短情長,伏惟珍攝。』

字跡遒勁,筆勢巍峨峻聳,字裡行間頗有大家之風,看的明真帝眉梢微挑,心底直呼吾兒有大帝之姿。

“倒不愧是吾兒,一手家書卻有倉聖遺風。”

善勝王後得書如獲至寶般不吝誇讚,然後她就這麼當著明真帝的麵打算用手把絲絹卷起收進長袖之中。

“生子如此,吾亦榮焉,彆那麼小家子氣。”

“正好今日百官在此,不若彼此間各自傳閱一二,日後百官起草的竹奏也寫的好看些。”

明真帝大手一揮,死活也不讓自家婆娘獨自收藏王兒家書。

他都決定好了,這封家書以後就擺在案頭,有事沒事自己看幾眼,就當賞心悅目陶冶情操了。

也就在百官傳閱太子家書,各自讚歎發表觀後感時。

心情甚好的明真帝不由問起道:“先前王兒所言新培稻種所在何處?”

景瑜微微躬身,不卑不亢回答道:“回稟陛下,將士歸來儘皆身負數袋稻種,隨行輜重所裝稻種足夠國中用度。”

“嘗聞山頂仙人施展教化之能,教化無量眾生,不知這太和黑蟻可是啟智通靈之物?”

對於所謂山頂仙人存在些許敬畏的明真帝不由好奇的打聽一手。

“奴婢入山,隻見黑蟻飛天遁地抱蛹而出,更有蛛婦抽絲結衣,林間猛獸無不煉化喉中橫骨口吐人言。其間對於殿下多有感激之色,莫有不敬者,它們想是已然啟智通靈。”

景瑜小心回答道。

“既如此,我也好起草奏折告知國中生民童稚之子勿傷黑蟻性命。”

“今日晚些下朝,稍後百官閱畢王兒家書,我與司寇量刑立法,百官在旁諍議,你一一記下,回頭折身太和也好叫王兒知曉此事。若是王兒無甚意見也不必寫信差遣,切莫懈怠修行事。”

明真帝語氣很是和緩。

“吾兒有扶國之心便可,你在位一天自當幫其看護一天,所謂一事不煩二主,何須讓其知曉國中大事,日後吾兒繼位再教便是,你還怕王兒跑了不成?”

顯然,向來愛護子嗣的善勝王後根本沒考慮過讓忘秋接觸這些煩心事,起手就是一記信息屏蔽。

“也是,倒是我先急上了,王兒有心國統便是極好。”

“先前忘問,那孽障如何了,可曾給王兒修行招致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