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店鋪,突然變得更繁忙了。
今天在文嘉鎮十字街逛街的人發現了一件怪事,那就是十字街頭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來得擁擠,往往他們每次路過都能看到外麵擠滿了人,這些人全都站在一間店鋪門外,有誌一同的排著長隊。
因著一些人的好奇,店鋪前的人更多了。
“不好意思各位,小店今天打烊了,明天大家請早吧。”趙月茹將最後一份燒烤遞給麵前的人,隨後走到門外衝著外麵還在排隊的人高聲說道。
“哎,又沒有了……”
“我都還沒有看到,怎麼就要關門了?”
不絕於耳的議論抱怨聲在人群裡響起,然而他們也隻能不滿的說幾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可惜,漸漸的,長龍似的隊伍開始散去,有的人決定明天一大早就過來蹲點,有的人氣憤的表示不吃了。
“我們真的不考慮多做一些嗎?”辭彆幾個聊得來的小姐,蔣瑤不解的問道。
“不用,這樣就好。”趙月茹笑著搖了搖頭,她一開始就已經想好了,可以不斷推出新的東西,但一定不能大批量賣出去。
“明天你的缽仔糕也要開始控製數量了。”她看了眼桌板上剩下的幾個杯子,數量太多的結果就是大家不會擔心買不到,隻要有了馬上就沒有了的緊迫感,他們才會更緊張的買。
“那我幾天想的辦法還能用嗎?”蔣瑤也看到了自己剩下的幾個,其實買來吃的都是一些沒嘗試過的小姐,以及家裡比較寵的孩子,其他人都覺得這個沒有肉來得實在。
“方法很好,但並不是長久之計,你可以按照今天比較受歡迎的口味來做,然後再添加幾個新口味,每天都有一兩個新鮮的味道,不至於讓客人吃膩。”
趙月茹想了想,最後還是決定不采用客人陪口味的方法,這方法放在現代肯定是合理的,但在這裡會出現很多問題和弊端,不適合使用。
“不過你可以設定一個日子,類似於隔幾天才用一次客人搭配,這也是一種特色了。”
畢竟是蔣瑤第一次想出來的辦法,趙月茹不想一開始就斬斷,至少要讓孩子有繼續想下去的動力。
沒有什麼事情是能比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還高興的,蔣瑤激動的握緊自己的手,興致勃勃的想著以後一定要多想多思多做。
三人簡單的把店鋪打掃了一下,蔣瑞峰抱起一旁無聊得犯困的蔣雲新,幾人鎖上門就出去了。
“我要去陶瓷店看看有沒有適合做缽仔糕的碗,你們是跟我一起去還是在這裡等我?”趙月茹今天忙著買肉開店,忘了去一趟陶瓷店,好在打烊的時間不算晚。
“我要跟你一塊兒去。”蔣瑤本身就是負責這個的,所以一聽到是給缽仔糕找裝的碗,她立馬舉手示意自己要跟著。
“我想帶阿新去看看啟蒙教育,他現在的年紀也正合適。”蔣瑞峰托著懷裡的蔣雲新,他回來的時間晚了,雖然趙月茹把他們教育得很好,但他還是想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