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渾河(1 / 2)

陳望曹文詔 風起明末 3250 字 9個月前

帶領著新募的兵卒剛回到了在營地之中,正好遇到了正領兵巡營的曹文詔。

陳望當即下令全軍止步,隨後下馬行禮,立在一旁等候。

曹文詔目光從陳望身旁的一眾新兵身上一掃而過,眼神微動,而後移動到了陳望的身上。

“戚軍的選兵法?”

曹文詔眼神銳利,炯炯有神,彷佛明燈一般,似乎可以洞徹人心,一眼便看出了陳望挑選的士兵都符合戚繼光所寫的《紀效新書》的選人法。

“正是。”

陳望低下頭,背脊微彎,雙手抱拳回答道。

這個問題他沒有做什麼隱瞞,直截了當的承認了下來。

《紀效新書》並非是什麼禁書,隻要有錢就能夠買到。

戚軍雖然與遼軍、薊鎮邊軍都發生過矛盾,但是戚繼光的兵書卻是沒有被禁止流傳。

在遼東的記憶之中,陳氏的大宅書房中就放有一本《紀效新書》,並非是接觸不到。

“《紀效新書》是本好書,行軍束伍、對敵接戰都寫的極為詳儘……”

曹文詔神色複雜,心中思緒萬千,他想起了一樁天啟年間的舊事。

天啟元年,有兩支從南方千裡迢迢一路趕赴遼東助戰的軍隊。

一支是從四川石柱而來的白杆兵,一支是從江浙而來的浙軍,領軍者正是戚繼光族子戚金。

建奴圍攻沈陽,總兵陳策、童仲揆奉命率白杆兵、浙軍、及本部遼兵馳援,一路推進到渾河,欲與沈陽城內的明兵對後金兵進行夾擊。

但行至渾河之時,沈陽已被攻破,陳策於是下令還師。

但是遊擊周敦吉等將一再請戰,不願撤退。

群情激憤,營中諸將紛紛請戰,言稱:“我輩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為!”

此前戚軍和白杆兵互有間隙,於是陳策、童仲揆展開陣勢時,將大軍分為兩營。

前營以白杆兵為主,由周敦吉與秦邦屏兩人帶領先渡河,於橋北立營。

陳策、童仲揆及副將戚金、參將張明世統浙兵三千在橋南立營。

後金軍見明軍援兵趕來,遂遣大軍合圍而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