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不攔著朕派太監監軍,那麼登萊那些人可以從輕處理,隻要你們拿出個章程來朕就允了。但是如果你們敢攔著朕,那麼嗬嗬……
能混到內閣的都是千年老狐狸,立刻聽出了皇帝的弦外之音。顧秉謙連忙代表諸位閣臣躬身領旨。
年輕的皇帝望著內閣大臣們退出的背影嘴角微不可查地勾起。
這次他們應該沒有臉再阻止朕了吧?這一局朕總算又贏了!
幾位內閣大臣回去之後連忙為皇帝擬定派內臣監軍的聖旨,然後又召集吏部、戶部、兵部商議如何處理登萊與求活營事件有關的官員,如何招安求活營,又如何安撫登萊的遼民。
其實李雲龍燒了登寧場鹽課司和楊家店巡檢司之後朝堂上就已經因為如何對待遼東難民爭論起來。
大多數的朝廷官員將遼東難民視為不安定因素和負擔,有人甚至提出為防奸細和民變,應該把關內的遼東難民全部驅趕入海島。
如果真的按照這些人的意思操作,估計大絕部分遼東難民都得給逼得投後金去,後金的實力立刻就會增強許多。
天啟皇帝的老師孫承宗和寧前道袁崇煥坐不住了,接連上書提出“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民”的戰略。
按照這一戰略,朝廷應該把遼民中強壯者編成軍伍,充實遼東部隊,其餘遼民也應組織起來進行屯田。這樣遼人守遼土是保衛家園,戰鬥意誌必然比從彆處調來部隊強,另一方麵遼人守遼土花費也小,能給朝廷省錢。
不過現在朝中對是否應該堅守山海關外的城寨分歧很大,所以內閣最後商議的結果是把這個麻煩製造者先扔到關外旅順去當炮灰,實在不行就扔哪個犄角旮旯屯田,總之彆在關內惹事就好。
至於對登萊官員的處置也很快就有商議出了結果。吏部的意思是除了武之望落職閒住之外,就是棲霞縣馬典史由刑部審問追贓,其他各官都隻是罰奉數月甚至申斥一番,處罰幾乎和沒有一樣。
這個結果報上去以後天啟皇帝也沒有提出異議,大筆一揮就準了。如此一來朝中文臣至少保住了登萊的一班同僚,暫時也就忍了皇帝派太監監軍的做法,朝堂上並沒有因為太監監軍的事情鬨出多大的波瀾。
朝堂上這一番博弈下來已經是農曆十一月下旬了,山東半島已經開始下天啟五年冬的第二場雪。
在下雪前,楊肇基把萊陽和招遠起事的白蓮教都剿滅了。不過武之望已經處於待罪聽參的狀態,也沒有人再催楊肇基去打求活營,他也就樂得平安無事,隻是抓緊時間編練新兵補充自年初金州之敗以來的戰損。
招遠、黃縣和蓬萊平靜之後,就開始有越來越多的遼東難民慕名來崮山投奔求活營。到下第一場雪之前,來投奔的人已經達到六百多人。
下雪之後山路難行,來投奔的人才驟然少了許多,求活營出山購買物資也困難重重。
梁春分帶回來的金銀已經清點完畢。現在求活營賬上一共有五萬一千三百多兩黃金和三十六萬四千多兩白銀,此外還有一千多斤銅錢和一批珍寶首飾。不過因為冰雪阻路現在手裡有錢也難買到多少東西。
幸虧在下雪之前韓盛已經從周邊買了一萬多石麥子和雜糧、兩千多石豆子,茅大通介紹的商人也給運來了一批鹽、糖、布匹、棉花和煤炭,宋興家又從彆的商人那裡買了不少生活用品,求活營這個冬天可以衣食無憂了。
李雲龍從來不在吃穿上節省,就連剛來投奔的人也能穿上暖和的棉衣,一天兩頓乾飯吃著,還經常能吃上豆腐。這些人對求活營感恩戴德。
不過這場雪也讓李雲龍認識到艾山和崮山交通太糟糕,絕對不適合作為他宏圖大業的根據地,招安成功後他必須要換個交通更便利的地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