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好整以暇地說道:
“父皇對大明如此操勞,些許小事,兒臣便不曾請示父皇。”
聽著朱標的話。
朱元璋不由得抽了抽嘴角。
這還是叫些許小事?
封王就藩。
那可是事關大明基業千秋萬代的大事!
你不跟我商量。隨隨便便就改。
這麼大的事。朱元璋怎麼可能放心?
邊境那些沿邊軍馬。
怎麼安排才算妥當?
那些大臣方才叩闕恭賀。
朱元璋怎麼可能看不出他們打什麼主意?
那些老小子都在打這些空出來的兵權的主意!
朱元璋忍著心中的怒意。
沉聲問道:
“削藩一事,茲事體大,你不曾請示咱,就做了?”
“還以咱的名義,發了聖旨!”
“你知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罪過?!”
朱元璋對朱標疼愛歸疼愛。
但是,朱標假傳聖旨。
朱元璋怎麼可能不動怒?
而且還是事關削藩的大事!
朱標聳了聳肩道:
“當初父皇你封藩,朝中大臣多有反對。”
“隻是父皇一意孤行。”
“兒臣近來思來想去,覺得藩王一事,還是那些大臣說的有理。”
“倒不如趁著他們都還沒去就藩,收回兵權!”
朱元璋冷哼道:“他們懂個屁!”
“咱當初分封藩王,那可是為了讓他們為大明戍邊,鎮住咱們朱家的江山!”
“兵權不牢牢握在咱們自家人手裡,日後朝中若有奸臣作亂,或是有強敵扣關,何以禦之?”
朱標白了朱元璋一眼。
“爹,你真以為讓藩王鎮守邊疆,便可永享太平?”
朱元璋瞪眼道:
“咋地?”
“自個家人信不過,你就信得過你手下那些大臣了?”
“萬一他們誰學趙匡胤來個黃袍加身,咱辛苦打下的大明,不就改了姓了?”
朱標不慌不忙地說道:
“雖然藩王都是咱們自個兒家人。”
“但是你想想,你還定下了什麼祖訓?”
朱元璋脫口而出道:
“藩王無詔不得入京!”
“藩王不得相見!”
朱標打了個響指。
“這便是了!”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
“天家骨肉久不相見,感情淡薄,若是朝中再有奸臣挑撥,後世指不定哪個不孝子孫便開始削藩。”
“與其讓他們骨肉相殘,倒不如兒臣替他們把這事做了。”
“而且,藩王與皇帝感情淡薄,他們若是有了異心,打著清君側的幌子造反,豈不是與父皇您的本意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