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特地晚些按上課鈴,讓小孩與小夥伴們多玩一會,就算幾個戴有手表的老師也沒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大家習慣性等待上課鈴聲,就像坐車的人經常不記路一樣,因為不需要自己去記。
多數人也是渾渾噩噩的過一生,平凡人的人生,也是平凡人的小幸福。
我動了動手指頭,一陣鈴聲還沒響完小孩已經飛速衝進了我的房間,比他的小夥伴們跑回教室速度還快。我沒使用任何法術也做到了勾勾手指頭就能讓這小孩按我意願來到我身邊,百無聊賴中我也微微感到了一絲樂趣。
處於資源調配位置上的人略施心計就能展現出一些法術效果,也難怪凡俗人會在權力麵前迷失。
我能按鈴叫來小孩是因為我輸出了高質量的精神食糧,以故事糖果的方式讓他津津有味的品嘗,若在之前我按多少次鈴小孩也不會往我這跑來。
小孩氣喘籲籲的站在我麵前不說話就是笑,我能感覺到他比他的小夥伴們更渴望繼續上課。
教育的本質不是灌輸,而是通過為師者的分享喚起聆聽者的種子萌芽。萌芽之後這小孩是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長成那顆種子對應的有其個性特質的大樹,此即樹人。
教書易,樹人難。
小孩等了一會終是先開口了“然後呢?諸葛亮死後還有什麼故事嗎?”
我道“再偉大的人,死後的故事就是還活著的人來編寫咯。很多文人喜歡評價古人,因為死人是沒法在世間反駁他們的。你說呢?”
小孩想了會說“我爸爸說阿鬥把諸葛亮叫相父,對他言聽計從很是尊重呢,諸葛亮死後阿鬥肯定會幫他說好話吧?”
我道“蜀國的軍士和百姓得知諸葛亮病故的消息,異常悲痛,紛紛在路邊祭奠他。百姓要求修廟供奉,剛開始阿鬥沒有同意。大臣們提議在成都建立諸葛亮廟寺,阿鬥也不答應。阿鬥還下令抄了諸葛亮的家,結果諸葛亮用他的一身廉潔毫無貪汙讓阿鬥無話可說。
幾年後阿鬥才同意選在沔陽修建諸葛亮廟。沔城鎮的諸葛武侯祠原為諸葛亮嶽父黃承彥的私家官邸,諸葛亮曾在此讀書三個月,並娶黃承彥之女黃月英為妻。”
小孩問“這是為什麼啊?”
我道“說明阿鬥心裡並不像他口頭上那麼尊敬他的相父唄。
這就叫口服心不服。
也說明阿鬥並不像外界傳說的是個傻乎乎的人,他隻是裝傻,其實心裡一切都明明白白計算記賬著呢。諸葛亮那麼聰明厲害,阿鬥知道鬥不過他更離不開他,所以阿鬥采用了裝傻享樂的策略弱化自己的存在感。
但小孩子心思嘛,被管久了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諸葛亮死後他就不用繼續壓製自己的心思了嘛。”
小孩問“那這麼說來,人人都說扶不上牆的阿鬥其實是個聰明人咯?真的嗎?”
我道“阿鬥何止是聰明,簡直是大智若愚。
蜀國被滅國他被抓到魏國,魏國的實際掌控者司馬昭在考慮要不要殺他時故意在宴席上問他魏國好不好,他樂嗬嗬的說好著呢,再問他思不思念蜀國時,他沒心沒肺的吃得滿嘴是油說這裡比在蜀國快活沒人管也不用操心任何事就是吃喝玩樂可好了。
蜀國舊臣悄悄教阿鬥達感情牌哭請回蜀國,於是阿鬥用沒有一滴眼淚的假哭改口請求司馬昭允許他回蜀國,並且在司馬昭識破後傻乎乎的承認這番話是舊臣教他說的,這一來二去,阿鬥用精湛的演技成功騙過了多疑的司馬昭,司馬昭覺得阿鬥構成不了威脅殺他反而要被天下人在背後指指點點,沒有好處隻有壞處。
直到司馬昭死了6年後劉禪才在64歲時離世,64歲在三國那個動不動就死人的時代算長壽的。”
小孩問“當聰明的皇帝想殺人時是不是隻有大智若愚才能騙過皇帝?”
我道“也不儘然。所謂一力降十會,就是說當力量有百倍千倍足夠強大時,你就算有十倍的技巧也要被那強大的力量降服。智慧無疑也是種力量,當智慧很強很強時也可以在君王麵前求得活命。”
小孩問“真的嗎?那然後呢?有這樣的故事嗎?快說給我聽。”
我道“你知道曹操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曹丕一個叫曹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