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熬一旬。
理想的飛梭橫空出世。
無它。
咱朝中有人。
徐光啟,王徵兩尊手工大神,陸續從鬆江府,西安府進京。
朱由校邀請兩人進宮,道清自己所求,徐光啟,王徵簡單商討,即提出解決辦法。
機械大神王徵親自操刀,在梭子內刻出滑槽,滑槽兩端安裝彈簧,滑槽內安裝帶有小輪的梭子,安裝在改進的織布機上,織工操控繩索使梭子來回飛躍。
朱由校和宮女太監摸索十數日未果,王徵出馬,馬到成功。
接近半自動的織布機,比手擲梭子效率提高一倍,布麵寬度大幅提高。
飛梭成功,半自動織布機問世。
朱由校龍顏大悅,對未來充滿期待。
以後批量生產,建設工廠,大範圍推廣,未來數載,數十載,肯定為朝廷帶來豐厚的回報。
還是那句話。
明末。
所有問題,歸根到底是財政問題。
不是有那句話嗎?
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滿餉何處領,滿洲皇太極。
但凡成功解決朝廷財政,病入膏肓的大明還能救。
朱由校兌現承諾,重賞改良紡織機飛梭的太監,宮女,決定迅速把飛梭,紡織機迅速把飛梭,紡織機由測試品變成產品。
乾清宮。
龍椅上,朱由校麵孔濃濃笑意未散。
“方正化,劉應坤回京嗎?”
他不急找劉應坤,而是劉應坤身邊有兩個牛氣衝天的太監。
武俊。
張彝憲。
方正化恭敬回答:“稟皇爺,劉都督前日回京,數日來見皇爺忙於木工未敢前來叨擾。”
呃。
又是天啟的壞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