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過程是朝廷以某個合理的價格,把食鹽出售給某省總代理,總代理自己向下分銷,價格幾何商賈自己決定。為避免鹽價過高,百姓負擔不起,朝廷參考各省情況,設置大眾價格以確保百姓利益。”
“同時,為確保各地代理商的利益,朝廷將大肆打擊私鹽,鹽商,嚴懲私自哄抬鹽價的商賈。”
“諸位對陝西賑災有功,所以總代理在捐款最多的西安申家,三原王家,涇陽張家三家間輪流,剩餘家族作為府州總銷商,至於其他省份,不論總代理或普通代理,均通過商業競標,價高者得。”
聞言,所有商賈暗暗鬆口氣。
這麼做絕對沒有以前賺得多,但皇帝打擊私鹽,把總代理交給各家,依然確保他們利益。
相較於商賈代表劫後餘生,戶部的蘇茂相,郭允厚神色驚喜交加。
明初,朝廷實施開中法,鼓勵商賈把糧食運到邊塞,推行以糧食換取鹽引,給予商人販賣食鹽資格。
做法繁瑣,卻保證邊塞提充足的糧食供應,利於邊防穩定。
開中法實施前,鹽官全權負責食鹽的征收、運輸、販賣,保證鹽業國有,隨著開中法實行,食鹽食鹽運輸、販賣環節均商人承擔,鹽官單純負責管理,導致鹽官實權被削弱,鹽業從國有向私營轉變。
皇帝做法收回食鹽征收,運輸的權力,僅僅把食鹽販賣交給商賈。
這麼做, 朝廷控製鹽價,打破鹽商世襲,壟斷,既保證朝廷利益,也保證鹽工利益。
同時產生附帶的好處,通過百姓日常食鹽消費,能大概推測出各省各州百姓數量,查出官紳隱匿的人口。
當然,也產生其他問題。
蘇茂相糾結的詢問:“陛下,商業代理固然好,朝廷收益良多,但邊塞駐軍軍需如何運輸?”
郭允厚補充說:“西北路途遙遠,本身軍糧運輸困難,通常消耗超過其他地方五倍之多,現在沒有開中法,軍需運輸更困難,邊軍缺糧,缺餉,容易釀成大禍。”
嗯。
朱由校頷首,蘇茂相,郭允厚所言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