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民為本。
民以食為天。
沿途巡查,荒地連片,唯獨遇到老丈幾家收高粱。
他實地考察,迫切想了解各方麵問題。
聞言,老漢非常確定朱由校是個不懂農務的貴公子,卻不解這貴公子為何關心農業,恭敬的答道:“公子,粟豐年畝產一石,災年不足一石,不能同蜀黍相提並論。”
朱由校揚首望向眼前連片的高粱地,內心狐疑。
既然高粱比穀子畝產高,為何徐光啟,王象晉告訴他,百姓種粟米多於種高粱。
“蜀黍畝產高,為何百姓多種粟?”
老漢搖頭苦笑,無奈的說:“公子,蜀黍味苦澀,辣嗓子,難以下咽,所以地主老爺,富農多耕種,我等幾家人多地少,田地是劣田,唯有多種產量高的蜀黍充饑,蜀黍難吃也好過吃樹皮。”
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