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四林,你們打造刀劍,燒的是木炭還是煤炭?”
“回陛下,是用的木炭。煤炭太危險,熱量也不夠。”
陳四林哆哆嗦嗦的回答。
“煤炭危險?西山是不是有大量的煤?”
朱厚照記得煤炭在元朝就開始有使用的記錄存在,明初的軍事家於謙作了一首關於煤炭的詩。
煤炭吟:“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彜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還把煤炭比作烏金,這還是在1430年左右,90年前。
這麼多年,還沒有普及使用嗎?
“陛下,您有所不知,那個煤炭,我們普通老百姓使用不了,燒出來產生的是毒氣,一不小心就會中毒生身死,根本沒有法在家裡使用。”
“知道這個能當做柴燒,但是使用者很少。”
“陛下,他們鐵廠倒是很早以前就是用的煤炭來煉鐵。”
另外一個叫劉裡強的鐵匠說道。
朱厚照一扶額頭,煤炭沒有經過處理,就是原煤,直接燒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妥妥的自殺神器。
那些能使用煤炭的應該都是大戶人家,燒這樣天然的煤塊,需要建專用的煤爐和煙囪,那可不是小數目,一般人家還真用不起。
小時候的蜂窩煤那是洗過了,加黃泥攪拌,做成蜂窩狀就能直接燒的,開個小窗通氣的話是不會煤氣中毒的。
這原生態的煤。需要“洗。”
要“洗”掉原煤裡麵的雜質,有害硫化物質等,這樣的煤才能使用。
正好有鐵匠,要他們打造一個洗煤器出來。
攔截一段河流,利用高度落差,水力洗煤,應該能省不少的人力。
洗過的煤再次用篩子精細挑選沒有任何雜質,黑的發亮的這樣的煤,就可以土法煉焦。
這樣的焦煤就能拿來煉鋼鐵,打造更加鋒利的武器。
洗煤出來的那些黑色石頭就是煤矸石,這玩意好像還能製作水泥。
這煤炭烏金之名,名副其實,妥妥的大寶藏。
如果搗鼓出來燒煤的蒸汽輪船,配上燧發槍,那稱霸世界好像也不是不可能,世界各地掛上大明龍旗。
說漢語,寫漢字,尊漢禮,他娘的想想都能讓人熱血沸騰。
金雞納樹,土豆,玉米這些好東西的原產地都是在大洋彼岸,那邊有無數的礦產和土地,需要得到這些就得重新大力開展海洋貿易。
記得正德三年開始設置市舶司,征收海上貿易稅,30%,正德九年調到為20%,隆慶開關後,依然采用正德年間的舊製,征收20%的關稅。
不過正德年間的海關稅收,那是形同虛設,可能朝廷還要倒貼海關工作人員的工資。
那些私下走私的個個吃的盆滿缽滿。
朱厚照不知不覺的想了這麼多。
有點發暈,這是準備搞工業革命升級到資本主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