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麼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不怕那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狂”,一個約十二三歲的小和尚嘴裡唱著兒歌,歡快的走在少林禪寺的院子裡。
“小師弟,你又調皮,唱那奇怪的童謠,不過真好聽,教教二師兄如何?”
“八戒,不是師弟不教,而是不想壞了這歌”。
“為何二師兄學了就會壞了這歌?等等,不是叫你不要叫我八戒嗎,要麼叫我二師兄,要麼叫我明空師兄,還有這八戒是啥意思?”
“八戒,請問您是小兒郎嗎?請問您上過學堂嗎?要學您就學那義勇軍進行曲,至於八戒的意思,待師弟日後得空再細細和您說道,師弟還要去上早課,否則大師兄又該罰我了。”
轉眼在少林禪寺已經住了四年多,這四年多來,日子倒也舒心。一者自己是老僧的徒弟,輩分高。二來自己快三十歲的心理年齡,有時裝深沉,嘴裡又冒出一兩句經典詞句,惹得全寺都把自己當寶貝。小日子可以說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前兩年師父在寺裡,還不大敢放肆,去年師父去江寧為皇帝祈福後,小日子日子逍遙許多。
要說這些年最大的收獲就是終於能說話了,不僅學會了這裡的方言,就連所謂的官話也學得差不多了。方言學起來廢了很多周折,感覺像是後世閩南語和粵語的集合版。官話學起來就快了,原本大師兄還想用佛經教他認字、發音,搞的他差點崩潰。也沒法交流,隻能逼著二師兄把他扛在肩上,指引著到鎮上買了些蒙學讀本回來,方才開始學起。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字的讀音雖然與自己前世大有不同,但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彆。就是繁體字學起來比較痛苦,老是要寫成簡體字,不過也就用了大半年時間,就基本上能夠書寫常用字了。還基本上是自學成才,直到大師兄稟告,師父考校之後,少林禪寺眾僧都驚歎不已。都以為是佛祖轉世,不然哪能有這樣的大智慧。反正有好處,他也懶得解釋。
幾年相處下來,除了煩這些和尚不說官話外,有些事情也不能解釋,被人當作佛祖轉世總好過當作怪物。可惜這一點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師父和大師兄老是要教他學佛經,這讓他萬分痛苦。平常讀讀還無所謂,可要當得道高僧培養,自己可受不了那種苦日子。好在他發現穿越後,最大的技能莫過於記憶力大好。自己本來就善於讀書背書,這會簡直是過目不忘。就是算是佛經,看個三五遍也能大概背下,更不用說以前就背讀過的儒道經典。
蘇聖平也已基本了解這個世界了。中國還是中國,不過曆史在某個時刻拐了個彎,然後就麵目全非了。這個改變曆史的時刻發生在鴻門宴上,劉邦被殺了,或許更早前時空就發生了轉變,導致人的性格等方麵都發生了改變,項羽不再優柔寡斷,劉邦進大營沒多久就身首異處。
項羽也如願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自己的楚朝。曆史的改變有其偶然性,但曆史的軌跡有其必然性,可以說楚朝的格局基本和漢朝沒有大的區彆,綿延國祚到公元271年。又經過近三十年戰亂,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麵,直到公元667年,南北再大一統建立興朝,國祚四百餘年至十一世紀左右,後又是如五代十國那番戰亂不休近百年,直至公元1238年趙挺建立越朝。如今綿延國祚近三百年的越朝已經岌岌可危。
按照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算起,如今應是1612年,中國的傳統王朝不可避免的還是出現一統、崛起、興旺、衰落、滅亡、混亂再到一統的周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創造曆史,曆史也影響著個人,原來熟悉的曹操、諸葛亮、劉備、楊堅、李世民、趙匡胤等人皆沒有出場,變成其他曆史人物叱吒風雲。
北邊草原上亦是如此,雄主巴斯統一草原後成立元朝。但不久後就去世,其子孫東征西戰,終於1592年由其孫巴施八騰攻破越朝京城洛陽,越朝皇帝倉皇南逃至江寧。後因元朝西征大軍遭遇瘟疫慘敗,隻能調南征軍支援,又因巴施八騰和國師對元人現狀和元人治理中原的一些思考,隨即采取談判的方式協商停戰。談判還沒正式開始,元朝暗中支持原越朝兩湖防禦使韓斌自立吳朝,將雙方協商變成三方協商。
韓斌1593年於武漢登基稱帝,最後三方於1594年劃定界限,三國為兄弟之國,元朝始終為兄,吳越兩國由皇帝年齡而定。越、元兩朝以今安徽北部、江蘇北部一帶為國境線,越朝實際占有安徽中南部、江蘇大部、浙江、江西、福建全境;吳朝占有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及四川、雲南全境。考慮到四川、雲南當地世家大族的掌控力,吳朝隻能算名義上占有。韓斌也是通過聯姻,娶了世家大族的女子,才算是讓川蜀大族認可統治,得以收繳賦稅,派遣高級官員。除此之外,越朝原有的土地歸元朝所有。另外,吳越兩朝都需每年向元朝貢銀兩百萬兩,米兩百萬石,其餘財貨不算。
1595年,元朝定都大都(北京),實際統治廣闊的疆域,也許是每年南部兩朝的上貢讓他們很是滿足,確也沒有再次南侵。當然,元朝也不笨,每年兩朝各兩百萬兩的貢銀和兩百萬石的米糧,這個數字恰好是兩朝能夠支付,但又因為這兩份沉甸甸的負擔,使得兩朝沒有太多餘力發展軍備。對於元朝來說,真可謂是一舉數得。
反倒是吳越兩國,因為韓斌的叛國自立,不斷有摩擦產生。兩國疆域相連甚廣,又是同種同文,民間商貿亦不禁止,隻是礙於元朝的威脅和簽訂的協議,都不敢有大的動作。兩朝的對立又消磨了自己的力量,更沒有餘力對付元朝。一個大哥帶著倆小弟,大哥不打小弟,小弟相互之間又不敢打,這反倒讓三國維持了十來年的平衡,老百姓也算安居樂業。
可惜的是,元朝統治者已經開始暴露出掠奪者的麵貌,北方分等治民的政策已實施多年,對轄內漢民的壓迫日重。對吳越兩朝邊境控製十分嚴格,除了商貿通行外,絕不允許漢民南遷。元朝統治下的漢民日子越來越難過,這幾年鎮子上還出現過南逃的漢民。而吳越兩朝繼承的原先越朝的官府,軍備鬆弛、官場腐敗、土地兼並、官員無能等等末世特征皆有。
蘇聖平相信三國的平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打破,屆時自己是如諸葛亮般認個主公後運籌帷幄,還是如周瑜般驚才絕豔大破元軍,亦或是如曹操般做一世梟雄還需看時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