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輩們的故事裡,南邊的漢人可是軟弱可欺的,是他們不斷劫掠的對象。什麼遼人、金人,包括什麼宋朝漢人的宗室親眷,都是他們欺負的對象,都是他們的奴仆。
時代變了,漢人好像不是那麼好欺負的了。當然在這裡很多人真的要論起來也是漢人,他們的祖上就是生活在燕雲十六州,從石敬瑭開始就是在這邊生活,接受遊牧民族文化的影響。
甚至在他們的骨子裡,會覺得以漢人的血統為恥,他們更希望是長生天的子孫。也彆管是金人、遼人還是蒙古人了,隻要不是漢人就好。
藍玉有些激動,他就要立下大功了,韃子的大軍在不斷集結,各部族也都紛紛來到了也速迭兒的汗帳。隻要攻下了這裡,隻要斬殺了也速迭兒,他就能創造比捕魚兒海還要輝煌的戰績。
他也覺得老天爺是喜歡他的,此前就險些抓住了北元的大汗。隻可惜不隻是沒有抓住,連北元的太子都沒有抓住,隻抓住了一個皇帝的嫡次子。
這就有點讓藍玉失望的,大哥不恰當的比方。他幾乎是險些抓住老朱的人,結果老朱帶著最愛的太子朱標溜了,留下來了一個還算受重視的朱樉給抓住了,然後被流放琉球。
這也是了不得的大功勞,雖然跑了最重要的兩個人,但是好歹也受抓住了一些個‘沐英、郭英’,殺了個類似於馮勝這樣的角色。
而這一次藍玉是不希望天大的功勞溜走了,連續抓住韃子兩次王帳所在,這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藍玉也不覺得自己可能有三次機會,這一次他就需要畢其功於一役,乾掉韃子的大汗。
至於俘虜七萬之類的,遠比不上抓住了韃子的大汗這些來的重要。抓住了這些人,他就可以揚眉吐氣的回到大明,可以驕傲無比的太廟獻俘,他就可以成為大明真正的軍方第一人,成為皇帝陛下的頭號心腹、柱石。
帶領三千騎兵臨時繞道,讓中軍作為掩護,這不是兵行險招,這是藍玉準備來個出其不意。
夜色就是最好的掩護,敵人的哀嚎就是最好的音樂,敵人的鮮血就是藍玉覺得最興奮的美景。這一次他要大獲全勝,這一次他要奪取最大的勝利果實,搶下這最璀璨的功業。
藍玉也知道自己這一次帶領的前鋒不多,但是這一次他帶來了不少手雷。火銃就算了,不適合在這個時候廝殺,這個時候手雷能夠製造的混亂更大,也更加適合藍玉的偷襲。
他就是需要衝散這些韃子的汗帳,就是要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
激動、興奮,這才是藍玉的真實心理。他可不知道什麼叫做害怕,他隻知道天大的榮耀在等待著他收獲,他隻知道自己或許也可以像姐夫一樣死後封王!
不是可能,隻要抓住了韃子的大汗,他肯定可以死後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