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看這寶貝孫兒有些時候是很順從的樣子,隻是老朱很清楚,他的這個孫兒乖巧的模樣之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犟種,他有些時候也是沒有太多的辦法。
朱允煐則開口繼續說道,“孫兒覺得,皇帝該勤政,隻是也不該大事小事一把抓。”
老朱則頗為嘲諷的問道,“那你跟咱說說,什麼算大事,什麼算小事?你剛剛說的那些,看似撕給內閣戴了個頭箍。這要是司禮監、政通使串通一氣,瞞著你咋辦?再者說了,皇帝都不辦事了,一應大事小事都給底下人辦,皇帝貪玩了怎麼辦?”
這不需要擔心,勤政的皇帝有,怠政的皇帝肯定也不缺。不是說有內閣肯定就會偷懶,還是要看皇帝自己的品性。
指望以後大明的皇帝都像老朱這般勤勞,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除了品性之外,也需要鐵打的身子啊,要不然真的是扛不住。就算是自認為足夠勤政的朱允煐,有些時候也扛不住。
老朱不高興,還是說道,“英兒,你也看了不少史書,多少皇帝都是給架空了。這皇帝要是手裡沒了權,那還算得上是個什麼皇帝了?”
“皇爺爺,孫兒自然也想過這些。”朱允煐開口,認真無比的說道,“孫兒也想過內閣坐大的事情,想過內閣可能架空皇權,也擔心文官因為入閣開始起勢。”
聽到朱允煐這麼說,老朱稍微的安慰一點,他的孫兒可不是什麼目光短淺的人。這一點老朱是充滿自信的,他對他的寶貝孫兒充滿信心和期待。當然老朱也很清楚,他的孫兒想著要增加一些內閣的權力,絕對不是說他的孫兒是一個懶鬼。
這一點老朱也是有底氣的,因為他的孫兒和他一樣,骨子裡都是權力欲特彆強的人,他的孫兒是很小的時候就掌控權柄,而且樂在其中、無比享受。更何況他的孫兒早早的就接觸朝政,處理的也很不錯,那可不是怠政的皇帝應該有的品性。
當然也不能排除,曆史上也有很多的皇帝早起是勤政,但是到了晚期就荒廢朝政。
老朱這是防患於未然,更何況他這樣的操心命,很多的事情都是想的無比長遠。要不然也不會是《皇明祖訓》了,連後世子孫彼此間的稱呼,吃喝出行都要事無巨細的樣樣都考慮到,簡直就是擔心後世子孫完全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啊。
朱允煐可不管那麼多,繼續說道,“皇爺爺,孫兒也想過,內閣的朝臣肯定是不能讓他們權力過大,也該給他們監督。咱們先不說宮裡的太監,給他們權勢,那些人也可能坐大。”
這是事實,哪怕朱允煐曆史不算特彆好,但是魏忠賢、劉瑾這些人的名字還是聽說過。大名鼎鼎的東廠一度壓製著錦衣衛,讓錦衣衛成為門下走狗,這就說明了宦官乾政的恐怖之處。
曆史上也確實有著不少宦官乾政的,但是總體來說在明朝的中後期,宦官的權力是曆史上最大的。這些自然也就是放權的結果,宦官乾政還是很恐怖的。
“不過宦官有一點好,這些人都是皇家的家奴。”朱允煐開口,很平靜的說道,“如果沒了皇帝的支持,這些宦官也成不了什麼事。”
這也算得上是事實吧,起碼明朝的太監沒有權力大到廢立皇帝之類的事情。這些權勢再大的太監,很多的時候在失去了聖心的時候說倒也就倒了。
老朱頗有些欣慰的看著他的孫兒,他的孫兒很多的時候就是和他一個樣子。疑心病重,這也就是指針對外人。而且懂得製衡,絕對不希望看到某一方的勢力過大。
朱允煐知道想要勸說老朱一下子就接受放權內閣比較難,很多的事情也需要不斷的努力。
這件事情暫時不需要太著急,朱允煐沒有想著自己成為了皇帝,自己的話就可以讓他的皇爺爺一下子就接受。慢慢磨是一個策略,最主要的還是在不斷的溝通當中,證明自己的一些構想是有利於大明的發展和傳承,這才是關鍵。
老朱對於朱家的江山看的無比重,隻要對江山傳承有利,老朱在很多的事情也就可以接受,哪怕那些事情可能是讓老朱不太滿意。但是為了江山、為了朱家的統治,老朱也就認了。
回到東宮的朱允煐樂了,他的寶貝女兒搖搖晃晃的在學著走路,結果他的胖兒子是在幫倒忙。
“如意,不可以走,要摔倒!”小小朱趴在地上,像模像樣的爬著,“爬,你最會爬!”
本來算得上是被扶著才敢站起來的朱如意一個屁股墩坐下,開開心心的朝著她的哥哥爬去。
小小朱也很開心,帶著他的寶貝妹妹爬來爬去。不要走路,走路會摔倒,爬是最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