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咱皇明初立,各轄區、治所劃歸並不合理。”朱允煐繼續開口,說道,“許多州、縣,相互掣肘。小小州縣尚未發展起來,身居官位的官吏倒是比子民都多。”
好吧,朱允煐這是要裁撤一些州、縣了,不過大家也覺得並不算意外。畢竟大明的一些州縣的劃分確實不大合理,就算是後世也會根據發展開始重新劃分市縣,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巡檢司、河泊所、遞運所,這些也該好好查查。”朱允煐再次開口,對茹瑺說道,“咱大明雖國力日盛,隻是尚不能多養人浮於事的庸官、祿蟲。該裁撤的裁撤,汝等下去後多商議。”
機構重疊、轄區重疊等等,朱允煐肯定是不能忍。拿了老朱家的俸祿,那就要多乾事。有些官吏占據著官位不乾事,那可不成,朱允煐可沒有那麼大方。
看著在幸災樂禍的武勳,朱允煐忽然說道,“五軍都督府那邊也注意點,該裁的也要裁。咱大明的軍伍必然是精兵強將,咱可不養酒囊飯袋!”
冗官冗員,這不隻是文官這邊才有的現象,軍隊那邊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所以朱允煐這一次是一視同仁的,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勳,該裁的還是要裁,這一點他不會客氣什麼。
徐輝祖等人自然是有些愁眉苦臉,這得罪人的事情肯定是他們來完成。隻不過陛下都開口了,他們自然也就沒辦法反對,冗官冗員的現象他們多少也是知道的。
更何況這些武勳私下裡也想過,國朝接下來的幾年說不定不會大動刀兵。所以汰淘一批軍卒,這也不是讓大家覺得意外的事情,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大家早有預料,隻是現在陛下已經開口了,大家執行好就行。
想起來了什麼一般,朱允煐也說道,“此前咱皇明開始治世,民心歸附,教諭子民也是應該。隻是這府、州、縣學,也多有一些憑白多拿俸祿之事。吏部、禮部此番也要多用心,咱大明必然是禮儀之邦,寒門學子求學無門可不成。”
朱允煐這話說的似乎是有些矛盾,一方麵是嫌棄‘官學’的教書先生太多,另一方麵是覺得大明的讀書人太少,這簡直就是自相矛盾啊。
可是大家夥也明白,英示皇帝並不是真的要裁了那些個官學的教書先生。隻是要抽出來一部分人,這是要安排去一些偏僻的地方了,這是要繼續‘師資教育’了。
這大概也是很多人心情複雜的一個地方了,看起來是英示皇帝重視文治,開始重視讀書人了。隻是想到一些教書先生拿著勉強可以糊口的俸祿,要背井離鄉去一些偏僻的地方教書育人,這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不過這也沒有辦法,不是每個讀書人都可以金榜題名,很多的時候迫於現實也隻
<ter>-->>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