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煐看著黃子澄,緩緩說道,“自朕登基以來,有不少愛卿遞來奏折。覺得朕行王霸之事,覺得朕不恤民力。前些時日,還有人說咱與民爭利。”
一些文臣武將表情坦然,而有些人表情不自在的低頭看著腳麵,要不然就是一臉的正氣。
朱允煐笑了起來,重重說道,“朕知道,朕不是一些人眼裡的仁君,朕也不打算當一個仁君!子曰:克己複禮以為仁。既然是仁君,則必施仁政,輕徭役,輕賦稅,與民休息。所謂仁政,寬厚待民,施以恩惠!”
看著黃子澄,朱允煐問道,“朕記得,孟子提‘民貴君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朕覺得,是有些道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朕也是明白。”
不少文臣立刻擔心起來了,難道小朱皇帝也要對孟子開炮,將孟子抬出孔廟?
畢竟按照孟子的觀點:國君有過錯,臣民可以規勸,規勸多次不聽,就可以推翻他!
朱允煐笑了笑,隻是有點皮笑肉不笑的意思,“孟子還曾言,戰爭太殘酷,主張以“仁政”統一天下。宋朝的趙官家大概是仁善的,金兵南下,趙家皇後、妃嬪、帝姬,文武百官女眷皆入金營,汴梁百姓遭到屠戮,仁政可行?”
不少文臣表情尷尬,宋朝的那些恥辱,放在曆史上確實都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隻是黃子澄選擇對線,說道,“陛下,女真野蠻,粗俗不知禮。化外蠻夷不行仁政,宋、蒙共破之。”
這個概念不錯,女真人不施仁政,所以他們根本沒辦法坐天下。
朱允煐嘲諷的看著黃子澄,問道,“然後呢?蒙古人坐天下,天下人等化為幾等,我南人淪為最末?也對,蒙元不施仁政,太上皇高舉義旗撥亂反正!”
“汝等記好了,回去且好好看看孔聖人的書!”朱允煐冷哼一聲,朝著值殿將軍招了招手,“咱大明,左手執劍,若有不服必斬之!右手執書,教化之!”
看著黃子澄,朱允煐說道,“朕記得你也是洪武十八年時考取了會試第一,孔聖人的書你讀的比朕多。朕尚且還知道君子六藝,汝等讀書人莫要隻會之乎者也。以朕看,程朱倒也大才,隻是汝等切莫以為那便是治世之策!”
懶得和黃子澄多說什麼了,朱允煐隻是要表現自己的態度,大明就不應該是一團和氣。一個強大的國家,也不是說就能靠‘仁政’一直屹立不倒。
尤其是這個世界,很多的時候講仁政是不行的。所謂的教化,就應該是一手刀一手書!
看起來大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也不好說話啊,行的是王道、霸道。一些人感覺到振奮,但是在黃子澄這樣的讀書人眼裡,這樣的皇帝顯然不是他們眼裡最好的皇帝,這算不得明君。
茹瑺早就習慣了,作為天子曾經的伴讀、如今的吏部尚書,他知道當今天子不可能是仁宗。真的當了仁宗,那可就沒辦法開疆拓土了,他可是很清楚當今天子的抱負。
不過或許也有一些人對於當今天子的雄心壯誌很期待,並不是每個讀書人都是想著仁政。對於很多的讀書人來說,萬國來朝才是他們眼裡的盛世。
強漢、盛唐,這也是他們所向往的年代!
大明朝現在有著看似不錯的基礎,如果大明朝繼續這麼發展下去,說不定真的就是一個萬國來朝的盛世,說不定真的就是成為很多人眼裡的鼎盛王朝!
對於黃子澄,朱允煐也沒有多說什麼,還是要容得下一些不同的聲音。
更何況這一位國子監祭酒,是一個‘迂腐’的讀書人。在一些地方教書育人還是不錯的,比如說四夷館這樣的地方,可以培養出來不錯的讀書苗子。
雖然耗時費力,有些時候看起來也是沒有什麼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是朱允煐很有耐心,輿論的陣地你不去占領彆人就占領了。
現如今的大明也有資格進一步的傳播中原文化,等到那些四夷館的學生們回到他們的國家,肯定會向往大明。讓整個東亞、東南亞都被中原文化深深的影響和控製。
這樣一來的話,如果以後想要做點事情,也是比較方便。
其實在漢朝開始,中原文化對於周邊的影響就越來越大。大唐時期,自然是更加不用說了。
而朱允煐現在在做的就是‘拾人牙慧’,隻是進一步的強化。或者,彆人傳播文化沒有他這樣的功利,想著的是‘一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