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就不一樣,對朱允煐說道,“陛下,梁國公所言確實可以解一時之急。隻是我大明朝廷必然是要經略西域諸地,便不可讓韃子在那邊久留。移風易俗本就不是朝夕之事,留下衛所屯田開戶,增加漢人人口,也好以後遷民。”
朱允煐露出笑容,說道,“表兄所言正和咱的心意,到底是謀國之論!”
不讓李景隆直接帶兵打仗,那肯定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讓他當好一個參謀、讓他出謀劃策的,這其實沒有太多的問題。李景隆雖然沒有全盤學下來李文忠的本事,但是對於一些大局的掌控,還是要比很多中高級將領強。
除了個人的天資之外,也是因為李景隆多少也是皇親國戚,看待一些事物的出發點不同。
李景隆頗為振奮,繼續說道,“秦漢之時,西域諸地便是諸多小國。魏晉之時中原動蕩,西域諸地更是脫離掌控。就算是盛唐之時,雖有西域都護府鎮守,隻是西域諸國也有不臣服的。再者就是兩宋之後又是蒙古人,那邊蒙古人統治很久了。”
可不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嘛,西域那邊本來民風、習俗就和中原有些區彆。再者就是雖然很多朝代也是在嘗試著經略西域,不過有些時候收效甚微。再者就是蒙古鐵騎席卷天下之後,西域之地很多都是被蒙古人統治。
現如今的韃子還有汗國,就是在帕米爾高原盤踞。蒙古人對西域的影響,實際上是遠超明朝朝廷的。而且那邊的民心也未必歸附,曆史上的大明對於西域影響一般。就算是清朝的時候,西域那邊的地方也有數次叛亂,大將出征、皇帝親征都有。
打下來一個地方可不夠,經營好也是非常關鍵的事情。彆看現如今大明似乎不完全依賴絲綢之路,但是西域這樣的地方可不能丟。
這裡也是一個極好的戰略緩衝區域,如果不能在大明朝廷的掌控當中,多少也是隱患。
所以藍玉的一件,自然是可以考慮。不過也就是表麵上考慮一下,算得上是給藍玉一點麵子而已。真正要做的事情,還是考慮那些個比較老成持重的事情。
朱允煐這個時候也開口說道,“西域諸地,非一朝一夕就可安穩,必須要長期治理方能有些成效。就算是北邊,朕親自督建北平,大明朝廷前往北平。可是即使這般,大明朝開國三十有餘,民心尚不能完全歸附。”
想要將一個地方徹底的納入版圖,可不隻是說派兵攻占下來就好。打江山難,治理天下實際上更難,這都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也都不能有絲毫的馬虎懈怠。
對於朱允煐的話,不少文武也都是心裡有數。北邊的民心確實沒有完全歸附,不隻是讀書人或者世家大族,包括一些個平民百姓,骨子裡還是不太認可漢人的身份,對於明朝沒有什麼歸屬感。
蒙古人統治了近百年,金人、遼人等異族的統治更是一茬接一茬。很多漢人實際上忘記了他們漢人的身份,風俗習慣和思維模式也都是那些遊牧民族的方式。
就算老朱開國後強令去除蒙古人的服飾、打扮,依然還有人私下會穿戴打扮。畢竟明朝到現在才三十出頭,而蒙古人百年的影響這可不隻是一代人了。
“此次西域諸地,必然是要派屯田衛所駐紮。”朱允煐緩緩開口,說道,“屯田開荒,軍戶先行。隻有將那邊打下基礎,朝廷才好緩緩遷民、充實漢人。西域蠻荒、異族四立,朝廷尚需大將坐鎮,諸愛卿以為誰可承擔此大任。”
“陛下,臣請旨出鎮西域!”
“啟奏陛下,老臣以為此任臣最合適!”
“陛下,臣是最合適人選!”
朱允煐話音剛落,武勳們激動起來了。看起來這是一個帶領著屯田衛所在西域開荒的任務,是要鎮守西北的苦差事。但是這些個武勳們,可都是在沙場上討生活的。
更何況所謂的帶領著屯田衛所開荒,也需要將那些不臣的異族、番邦鏟除或者鎮壓。這也就意味著雖然不大可能有大戰,但是小規模的戰事還是有的。
更何況,那很有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說不定就是三年、五年。在那邊的時間久一點,等到朝廷決定討伐韃子徹底統治西域的時候,主將必然是要傾向於對於西域熟知的大將。
這是投資未來啊,現在吃點苦不算什麼。更何況對於這些大將們來說,領兵作戰是本分,出征在外不一定就是要吃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