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這麼說,朱允煐自然也都是比較清楚,老朱說的這些勉強也是有些道理的。
這也算的上一個傳統吧,一般是在新君登基之前,一些重臣或者被貶或者被罰,就等著新君登基後再次召回朝廷委以重任,這就是最常見的一種施恩的手段。
隻是大明朝這邊不一樣,老朱早早的就清理了一大票文武,那些人基本上也是沒有什麼起複的機會,這一個個的都不在人世了,哪裡有機會起複啊。
再者就是老朱的退位讓很多文武‘猝不及防’,沒有想到大明朝的開國之君、霸道、恐怖的洪武皇帝,居然就這麼毫無眷戀的離開了龍椅。這個事情,實際上現在還是很多人不解,且有些津津樂道的。
朱允煐也不需要著急,笑著說道,“咱可以再等等,前些年沒有尚書,朝廷不也運轉的很好麼!”
再次被孫兒調侃的老朱沒好氣的瞪了朱允煐一眼,洪武朝時期經常出現尚書的職位有著空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更何況現在雖然暴昭不是朱允煐最滿意的刑部尚書的人選,但是勉強用起來的話,暴昭還是基本上可以在這個職位上做起來,頂多也就不是特彆出彩而已。
老朱看著朱允煐,也不再討論其他,“咱這一次過來,就是要問問你諡號的事情。咱啊,覺得這是不是有點早了?”
對於文臣,老朱是真的有些‘看不上眼’。打天下的時候,老朱也確實是希望能夠得到讀書人的幫助。他知道打天下難,治理天下更難。
可是老朱出身太低,再加上老朱的性格,所以說老朱打天下的時候,在浙東文官集團全力輔佐之外,老朱在讀書人這邊實際上是吃了不少癟的。在大明朝建立後,老朱對於一些讀書人更是看不上眼。
現在之所以這麼問,老朱實際上也明白,一直打壓讀書人確實不叫個事。文臣的地位提升,也是遲早的事情,這樣才好文武彼此製衡。
老朱此前清洗了一大票武勳,可不是說隻是一些武勳違法亂紀,也是老朱在集中皇權,是在忙著將‘尾大不掉’的武勳集團給瘦瘦身,這也更加符合大明朝皇帝的利益。
“咱覺得差不多了,咱現在也不是要一口氣給文臣太高的地位。”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咱此前給衍聖公都給否了,那些讀書人估摸著也都是心裡堵得慌。咱就是給他們一點甜頭,讓他們一個勁的往前奔。”
這樣的一個回答讓老朱很滿意,因為這就是老朱的一個做法,他此前也是始終讓這些文臣們拿著最低的俸祿、乾著最多的活,還要讓這些個讀書人承擔更多的風險。
老朱也笑了起來,頗有點驕傲的說道,“是該給點甜頭,讓他們一個勁的往前奔。敢懈怠了,抽一鞭子。不願意動彈了,給他個胡蘿卜!”
對於老朱這樣的一個表態,朱允煐一點都不反對。老朱這樣的性格,絕對是後世那種最惡劣的無良老板。讓員工乾著做多的活不說,還隻是給與工作不太相符的薪水。該開除的時候毫不留情,也隻是喜歡畫大餅、描繪前景
雖然老朱這樣的老板,確實是讓打工人相當的厭惡。可是也沒辦法,誰讓現在是封建社會呢,老朱這邊也確確實實就是一個霸道的皇帝,掌握生殺大權。
而且朱允煐當了皇帝之後,也是明白了老朱的樂趣所在了。文武百官拿著低廉的俸祿乾著更多的活,不聽話、不好使的那些,用了就扔
這絕對是老板們最喜歡的一個狀態,這些也確確實實是無良老板的終極狀態所在。
“咱這一次,也是該給文臣一個諡號了。”朱允煐開口,也很認真的說道,“咱大明朝正兒八經的文臣,現如今還沒個像樣的諡號,這也不叫個事。”
老朱沉默片刻,對朱允煐說道,“那好,你也定下一個章程。這些年武勳給咱清理的也差不多了,留下來的基本上也都是你能製住的。隻是咱得告訴你,咱此前定的一些個事情,你不能亂來。”
“皇爺爺放心好了,胡惟庸是逆賊,咱不會給他翻案,他也沒那資格。”朱允煐開口,對老朱說道,“李善長,咱也不會給他翻案。頂多也就是大姑姑、大姑父,咱照拂一下。”
對於朱允煐這樣的表態,老朱是比較滿意的,他也是比較擔心朱允煐心血來潮給李善長追封。
對李善長,老朱多少還是有些愧疚的。這位老朱打天下時的左膀右臂,本是勳臣位列第一,兒娶公主,親戚拜官。這位位極人臣的,本該是生前封公、死後封王的。
“咱也沒有對不住他,咱好歹也是給他弄去天津衛了。”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大姑父現如今在天津也做的還成,大姑姑的兩個子嗣,咱也給了三品、四品的官職。李善長,誰讓他功勞太大,更是不知進退!”
這大概就是帝王心思吧,李善長的功勞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可是李善長這聰明了一輩子的人,就是太過傲慢,就是舍不得權柄。甚至作為淮西勳貴的帶頭人,李善長也沒管好這個龐大的集團。所以被接班人胡惟庸牽連,也是應該的。
老朱也是比較欣慰,大概就是因為朱允煐做的一些事情,還算是讓老朱可以安心。
李善長是被罷官去職不假,隻是好歹沒有被老朱處死。曾經輝煌無比的韓國公一脈看似是不再風光,可是好歹也是有著一定的官職,隻是很難再步入中樞而已。
老朱這一下也是更加的安心了,諡號也就諡號吧。給楊靖一個諡號沒什麼不好,也算是給那些文臣一個盼頭。至於說讓楊靖陪葬東陵,老朱更是滿意。
按照老朱的想法,曾經的一些個東宮屬官,現在還能居廟堂之高的,且有一定功績的。隻要‘壽終正寢’,那就要陪葬東陵,這樣才能讓他的兒子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帝。
要不是一些人死心眼,老朱都是要讓人改些史書了。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不少的皇帝都會做。隻是沒辦法,大朱的情況太特殊,想要改一改史書都難。
那,就做些不大不小的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