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賴的手段,朱允煐一點都不在意,他是真的不在意這些手段是不是有些上不得台麵,隻要能夠帶來不錯的效果,這對於朱允煐來說也就足夠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其他的一些個事情,還真的是可以稍微忽略一些的,不需要太在意、不需要太敏感,他又不是要做什麼完美無缺的聖人,對於所謂的‘十全老人’更是不屑一顧,虛名對於朱允煐來說不值一提。
不過想一想,朱允煐也很得意,“皇爺爺打下來的基礎實在太好了,皇權高度集中,所以皇帝的意誌也可以得到最好的貫徹了。”
這也就意味著朱允煐現在根本不需要將太多的精力放在平衡文武,或者是和文武百官爭權這樣的事情。
王承恩從一個小太監手裡接過信,快速的朝著朱允煐走來,“皇爺,東廠那邊來的折子。”
朱允煐檢查了一下火漆,隨即打開了。其實他也能夠猜出來,不出意外的話就是老朱的行程,對於老朱和小小朱所在的位置,朱允煐一直都是清楚的,雖然也可能延後了兩三天,但是也算一切儘在掌握中。
對於老朱想要改成水路回應天府,朱允煐沒有什麼反對的意見。老朱不暈船,再者就是現在也是豐水期、船也足夠大、足夠穩,不需要擔心那麼多的事情。
看了看信,朱允煐也是哭笑不得了。隻能說他的那個小老弟倒黴,在巢湖開開心心的抓魚抓螃蟹還沒結束,這就給皇爺爺知道了,一紙詔書隻能乖乖的過去挨訓,然後順路給帶回應天府了。
這還真的是‘意外之喜’啊,雖然對於朱允煐在外頭瞎跑,朱允煐確實是不太在意的。但是以他對朱允熥的了解,這小子跑出去了一時半會兒是不會回來的,回到眼皮子底下也挺好的。
“著東廠、錦衣衛繼續跟著,五軍都督府那邊也派人過去迎一迎。”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讓郢國公注意些,太上皇回京前咱得知道。”
東廠和錦衣衛去跟著,自然是要及時的傳遞消息。讓馮誠去盯著,自然也就是因為老朱回到應天府,朱允煐這個皇帝於情於理都是要出去迎接的。
王承恩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這絕對不能馬虎大意。真要是出現什麼疏漏,雖然太上皇可能不在意,但是說不定朝中文武到時候要囉嗦什麼,甚至一些百姓可能也會有些議論。
說到底在這個年代,‘孝’這個概念深入人心,是對於一個人評價的極其重要的標準,哪怕是皇帝也不能免俗。
要是皇帝孝道有失,估計不少文武百官就要紛紛上疏了,到那時候皇帝不隻是麵子上難看,說不定也算得上是給文武百官抓到了把柄,隻能讓出一部分權力了。
皇權始終是和一些文武百官有些衝突的,文武百官想著要限製皇權的心思,也可以說的上是從來都沒有停歇的,他們絕對不希望皇帝做到真正的大權獨攬。
像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這般強勢的皇帝,對於文武百官來說肯定不是最好的為官的環境。
這也是哪怕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無比強勢,可是也始終有著那麼一些文武百官在想方設法的去和皇帝鬥爭,想著要去削弱一部分皇權。
心情不錯的朱允煐想了想,對王承恩繼續交待,“宗室這邊也是要注意點,咱估摸著過幾日皇爺爺就該回應天了,宗室這頭也是該過去。”
雖然是老朱的‘親孫子’,但是朱允煐還是很‘大度’的,沒必要和老朱的其他兒子、孫子或者重孫爭寵,不需要有著一些個小肚雞腸。隻要老朱開心,對於朱允煐來說就足夠了,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有些事情需要朱允煐交待,而有些事情則是不需要朱允煐交待,大家其實也都知道該做些什麼。
說到底也就是朝廷自有法度,有些時候按照章程來,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不需要擔心手忙腳亂。
說到底現在的大明朝也不是開國之初,不是那個很多的規章製度還沒有完善的年代。
還是繼續處理朝政吧,很多的事情現階段也確實不需要朱允煐去操心,手底下的人自然也知道該做些什麼,很多人也都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麼。
比如說遠在高麗的那些人,現在更是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自然也就是大軍開拔、繼續行進,一定要將篡國的那些奸賊給徹底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