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個人向石詠打招呼,將他嚇了一跳。
“楊……楊掌櫃!”石詠記起上回在“鬆竹齋”見到的情形,趕緊開口,“您回來了啊!”
來人正是楊掌櫃,連連點頭,說:“都說真人不露相,石小哥,沒想到你這麼個年紀,竟然有那樣的見識,連南邊的螺鈿家具都知道怎麼修。”
石詠趕緊謙虛。他知道定是上次“鬆竹齋”裡的夥計認出了他,轉告了楊掌櫃,對方才知道這件事兒的。
“對了,這就是你用‘金繕’補的那隻成窯碗?”
楊掌櫃伸手托起石詠桌上放著的那隻成窯青花,“不錯麼,石小哥,正巧,我那裡前兒有人送來一對瓷碗,剛好一隻碎了,一隻磕了個口,小哥可否隨我去看看,能不能修。”
石詠一聽,這有什麼不能的,當即收拾了東西,懷裡揣了寶鏡,跟楊掌櫃去了鬆竹齋。路上兩人交換了名姓,才曉得這楊掌櫃名字是鏡鋅二字。
“幼時有高人算了一名,說是命裡缺金,所以才得了這麼個名字,如今做了掌櫃,整日與古董金銀打交道,卻都不是自己的,石兄弟莫要見笑。”楊掌櫃口裡已經漸漸換了稱呼,與石詠拉近了距離。
待到了鬆竹齋裡,楊掌櫃親自去取了一隻木匣出來,打開,隻見裡麵分成兩格,分彆盛著一隻瓷碗。如楊掌櫃所述,一碎一缺。
石詠伸手將沒碎的瓷碗取出,見是一隻白釉瓷碗,非常簡單的甜白釉,白而瑩潤,無紋片。他一見,先入為主,就已經在猜,是永窯還是宣窯,豈料翻過來之後一看碗底款識,竟是空白的。
“石兄弟莫笑,這一對碗,真的不是什麼名品古董,甚至也不值什麼錢,隻是對這對碗的主人來說有些意義,所以才想請高手匠人修補。若是要請石兄弟修這一對碗,敢問需要酬金幾何?”
石詠卻始終打量著這隻瓷碗的碗型和釉麵的色澤,總覺得這器型、這釉色、這審美……有點兒眼熟!
他心裡忽然一動,於是開口說:
“若這碗真的對原主人有著重大的意義,那我便不要酬金,也得儘心儘力地將這一對碗好好補起來。”
賈璉當初信誓旦旦告訴石詠,這隻是趙飛燕當初立著舞過的金盤。然而金盤自己開“口”,卻是以漢武帝劉徹皇後衛子夫的口吻。
說來趙飛燕與衛子夫兩人的經曆多少有些共通之處,兩人都是出身寒微,一個是歌姬,一個是舞女,卻又都各自把握住了機會,登上後位。所以史上這枚金盤傳下來的時候,不知是哪個環節出了岔子,將兩位皇後給記混了。
武皇的寶鏡聽到這裡,很是驚訝地問:“可這金盤該是由人立著在上頭起舞的……”
這隻金盤的大小比兩隻手掌並在一處大不了多少。若是能立在盤上起舞,那舞技也該是高超至極了。
世人都傳說趙飛燕體態輕盈,能作掌上舞,所以說這是趙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旁人都信;然而衛子夫……這位衛皇後,相傳隻是平陽公主家中“謳者”,也就是歌姬,沒聽說過舞技有多麼高超啊!
聽寶鏡問,金盤隻幽幽歎道:“起舞金盤上,也不過是少年時候的營生,雕蟲小技而已,何足道哉?”
石詠一想,也是,衛子夫是出身平陽公主府的歌姬,想必也是經過苛刻的訓練,除卻歌藝以外,樂器和舞技應該也有所涉獵。
隻是金盤這話,寶鏡卻不信,帶著疑惑問了一句:“真的嗎?”
這下子大約是傷到了衛子夫的自尊心,隻聽那金盤當即反唇相譏,問:“我不能,難道你能?”
石詠在一旁“哼”了一聲,捂著嘴就轉過身去。
他這是生怕武皇的寶鏡看到他在笑,可他卻真個兒險些沒忍住,差點兒笑出聲來。
要知道,唐時以體態豐盈為美,武則天就算是長於舞蹈,可若要她在這兩個手掌大小的金盤上起舞,那也確實有點兒強人所難——為難托著金盤的人。
衛子夫的金盤這樣反唇相譏,立刻惹惱了武則天的寶鏡。
寶鏡當即冷笑了一聲:“衛後!可笑你,做了三十八年的皇後,竟然依舊看不透枕邊人的心思。巫蠱變亂之時,你的所作所為乃是大錯特錯。”
金盤聽了寶鏡這樣說話,顫聲問:“你……你在說什麼?”
它頓了頓,又問:“你又是何人,怎麼知道本宮正好做了三十八年的皇後?”
石詠在一旁聽著,隻覺得雙方話語裡的火|藥味越來越重。
也是,一位是出身寒微,登上後位,多年屹立不倒的大漢皇後,另一位則是不再拘泥後位,乾脆自己身登大寶,世所唯一的女皇,這兩位論起心智與手段,都該是女性之中的佼佼者。
可是武則天此刻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她熟讀史書,自然對漢代興衰知道得一清二楚。而衛子夫卻吃虧在生活的年代早了些,金盤又隻是器物,沒機會知曉後世發生的大事,甚至不知道武則天究竟是何許人也,又哪有機會回擊?
石詠在心裡感歎:信息不對稱,這就是信息不對稱啊!
果然隻聽武皇的寶鏡言辭犀利,針針見血:“當初你見小人江充心懷異誌,就該當機立斷,及早鏟除……”
金盤:“你說得輕巧!”
寶鏡不理它,繼續:“太子被誣,你本該親自安排,接引太子直接前往甘泉行宮麵聖。”
它說到這裡,金盤再度出聲反駁,卻被寶鏡打斷:“江充事小,聖心事大,你不想著安穩聖心,卻聽從太子之言,開武庫,發宮衛,坐實太子之反!”
金盤:“我……”
即便是衛子夫,在如此氣魄的武皇麵前,竟也百口莫辯。
“若是有把握打贏,倒也罷了,可是太子與你,根本沒有抗衡劉徹的真正實力,這才輸掉了這麼多人的身家性命!”寶鏡的口氣確實有些咄咄逼人,“也包括你們母子的!”
當年巫蠱之亂,乃是佞臣江充構陷太子劉據,在皇後衛子夫的支持下,太子無奈起兵殺了江充,卻也坐實了謀反一事,最終為漢武帝劉徹出兵剿滅,太子死,皇後自儘。
“試想,江充誣陷,你若第一時間親自攜太子前往甘泉宮麵聖,豁出性命,哪怕在劉徹跟前一頭碰死,血濺當場,劉徹念在你們這麼多年的夫妻情分,會信江充還是會信你兒子?”
年邁帝王,正值盛壯的太子,一旦太子起了兵,此事便注定沒法兒善了。也許照武皇所說的,由衛子夫護著太子前去見漢武帝劉徹,父子兩人坦誠相見,令劉徹知道太子並無異心……那麼衛子夫付出的努力,可能會更有價值。
聽了寶鏡這樣振聾發聵的一席話,石詠不得不感慨,揣摩聖意,看待人心,的確還是武皇更加銳利,眼光更為獨到些。這可能也是她本人在那個位置上待過的緣故。
寶鏡說完,金盤便一直沉默著,良久良久,石詠與寶鏡竟爾聽見盤中傳來輕微的啜泣之聲。石詠與寶鏡,一人一鏡麵麵相覷。寶鏡突然有點兒後悔,覺得自己個兒說得太多,說得太狠了,哪有這樣一上來就血淋淋地揭人瘡疤的。
石詠皺著眉頭望著寶鏡,寶鏡也訕訕地開口:“朕……其實也不該這樣說你。這事後諸葛亮誰都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