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是,”石詠連忙解釋,“還要請大叔幫忙,替我準備一點兒純銅,您這兒要是有陶土我也想再借點兒。”
李大樹這才不做聲了,伸手掂掂碎銀的重量,心知這小子很是厚道,給的銀錢價值超過了他說的這些材料,也涵蓋了銅匠的手工。
大家雖然都是街坊鄰裡,可是但隻靠著這點兒情分,旁人幫忙就隻會點到即止。石詠一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也是大致計算過這些花費,才往李銅匠這裡塞了這樣一塊碎銀子——
於是接下來一切都非常順利。
在李銅匠的幫助下,石詠將兩爿鏡麵拾掇乾淨,敲打至完全平整,再用石蠟填補在裂縫中間,自己將石蠟雕成鏡麵補完之後的樣子,然後用陶土做模,在李大樹的銅匠爐子邊上將這陶土模完全燒硬,裡麵的石蠟則完全融去。石詠這才將兩爿銅鏡和陶土模套在一起,請李銅匠幫忙,往模具裡灌上銅液。待銅液冷卻,原本碎成兩爿的銅鏡就牢牢地築在一起了。
石詠將鑄補完畢的銅鏡托在手裡,仔細觀察接縫處。
隻見接縫處能看出一道細線,能看出銅色稍許與彆處有些不同。這是因為澆築時用的銅液與原本的銅質有一些細微的差彆。
石詠有些鬱悶,他已經請李銅匠在銅水裡加入少量的錫,可是沒有後世的那些工具,做出來的銅錫合金到底還是與原物有細微的差距。但據李銅匠說,石詠的估算已經相對準確,他平生所見,鑄補銅器隻有這麼點兒色差的,算是相當難得的了。
接下來是最後一步,打磨。
石詠是用水磨法,一點點地將鏡麵打磨平整。這麵銅鏡兩麵皆能照人,石詠便少不得要花兩倍的功夫。反正他也不著急,儘管使出那水磨工夫慢慢處理,漸漸的那鏡麵便真的能照見人影,即便是接縫處也不例外。
這時石詠一個人在自己屋裡,喻哥兒此刻正在外麵的院子裡玩兒,石大娘與王氏兩個則在另一間屋子裡的做活計。
石詠滿意地將這麵銅鏡放在桌上,自己起身活動一下,忽聽那麵銅鏡裡有人幽幽地歎了一聲。
這一刻石詠當真是嚇得毛骨悚然,連忙蹲下,麵孔湊在那麵銅鏡跟前。
隻聽鏡內一個蒼老的女聲緩緩開口:“是誰,喚醒了朕!”
——若是武皇遇到這等情形,會說什麼?
石詠今日與賈璉一起出門,走得急,就沒帶上寶鏡。可是這會兒,石詠腦子裡卻似乎能聽見武皇的聲音:“呆子,自己想!”
武則天不可能指點他一輩子。
石詠當即一個骨碌撐起來,來到那名男童身邊,像是老鷹護著小雞一樣護著那孩童,大聲說:“這孩子是我從拐子手裡救下來的。你們……你們憑什麼說你們是這孩子的家人?有什麼憑據嗎?”
他很清楚自己身處的困境:
看這情形,對方十九就是這男童家裡的長隨,一旦發現小主子不見,立即追了出來,正好撞見剛剛從拐子手裡救下孩子的石詠,自然當他是歹人。
石詠眼下一來急需表明自己不是什麼歹人,二來麼,他還需要拖一拖時間:若是賈璉能將那個“拍花的”抓回來,他就不會再被人冤枉了。
這時候他護著那名男童,努力表現出一臉正氣的模樣,心裡卻暗暗叫苦,想:這會兒他的清白,竟然全維係在賈璉身上,若是賈璉能抓住拐子趕回來,便真相大白,可若是璉二爺沒能抓住拐子,又或是覺得事不關己,就此揚長離去,那他石詠可就慘了!
“那你說你不是拐子,又有什麼憑據沒有?”
對方的這些長隨,對於石詠螳臂當車似的舉動,覺得有些好笑。
石詠一急,扭頭看向周圍的路人。路人見他的眼光掃過來,要麼搖搖頭,要麼轉身就走。剛才的事情,不過是電光火石之間,路人隻聽到有人喊“拐子”,根本來不及辨誰是誰非,就已經是眼前這副情形,自然無人能為石詠分說。
石詠當下乾脆不為自己辯解,說:“隻要是沒有憑據,你們就不能輕易將這孩子帶走!”
他臉上大義凜然,一副全心全意為孩子的模樣。
登時有人議論起來:“要真是個拐子,肯定早就心虛了,乾嘛還這麼較真呢?”
也有人不大看好石詠:“不也有賊喊捉賊的麼!”
對方見石詠這樣,反倒一愣。
正在這時,遠處奔過來一位中年管事模樣的人物,身後還跟著個年長的嬤嬤。那位嬤嬤雖然連走帶跑,氣喘籲籲,可一見到被石詠護著的男童,立即撲了上來,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得驚天動地。
“我的小主子啊!”
恰好在這時,也不知是不是藥效過了,石詠懷裡的男童竟也“哇”的一聲哭了出來,身子一動,掙開石詠,抱著那嬤嬤哭道:“梁嬤嬤!”
孩子這一哭,就更確證無疑了,必然是這名男童的家人尋了來。看著那管事和嬤嬤的穿著打扮,更加印證了這孩子的出身非富即貴,也預示著石詠的情形愈發不妙。
中年管事見到石詠,聽了底下長隨的稟報,掃了石詠一眼,隻淡淡地說:“拿忠勇伯府的帖子,送順天府吧!”
忽聽人叢外有人笑道:“送順天府?這可不行!這位石兄弟在旗,要送也得是步軍統領衙門啊!”
清初旗民有彆,若是糾紛的雙方都在旗,便不會去順天府,而是去步軍統領衙門解決。來人這麼說,一來點明石詠的身份,二來,對那男童的家世也該是一清二楚。
石詠聽見這聲音,頓時大喜。
中年管事聽見則皺起眉頭,扭頭看了看石詠,仔細辨認了一陣。
少時人叢外頭賈璉扭著一人,費勁地擠了進來,說:“要送順天府也得送這廝!”
賈璉說著,將扭著的人朝前一推。石詠一看,正是早先給孩子喂水的那名布衣男子。那人大約被賈璉扭得胳膊脫了臼,雙臂都軟軟地垂在身體兩側。